国培计划
深耕教学,锤炼专业技艺。10月14日至10月16日上午,广西2024年“国培计划”梧州市统筹项目——梧州市初中县级思政课青年骨干教师到我校龙湾初中部跟岗研修。
△合影留念
一进校园,老师们就被我校的校园文化所吸引。一景一致皆巧思,一角一落皆教育。梧州市青年骨干教师在科研处副主任敖源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实地感受我校浓厚的育人氛围,深入了解我校办学特色及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建校百年的文化底蕴、广阔优美的校园环境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成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观校园文化
优秀领航,模范先行
10月14日上午,首先由法学硕士研究生、深圳市石芽岭学校沈璐老师为青年骨干教师上了一节题为《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的优秀示范课。沈老师循循善诱,由点及面引导学生看到平凡奉献的伟大,感受时代楷模的精神,激发学生深思吾辈青年何以成就大我。沈老师的课堂形式新颖,内容独到,贴合实际,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令大家受益匪浅。
△深圳市石芽岭学校教师沈璐
课后,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兼职研究员、深圳市基础教育“名师工程”名教师、深圳市龙岗区教科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范竹发进行评课议课。他提出,好的思政课应该是“有根、有魂、有情、有趣”的。沈璐老师的课程设计与这一要求不谋而合,课堂形式上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课堂充满了活力和创意。
△深圳市龙岗区教科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范竹发教研员评课议课
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任高秀春高度赞扬了沈璐老师的示范课。她指出,沈璐老师的课给予了我们青年骨干教师新的思路。本次交流学习不应仅局限于教师的个人成长,而要更着眼于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我们应当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任高秀春主任评课议课
教研引领,开拓创新
14日下午,我校德育处副主任莫凡及政治组各优秀教师与梧州市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交流。梧州市青年骨干教师对我校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思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交流活动首先由钦州市第一中学教师胡慧做《研教材之变,探课改之路》专题讲座。胡慧老师提到新形势要求我们各青年骨干教师要面对教材的新变化,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将反映时代特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纳入教学内容,以适应国家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校教师胡慧作专题讲座
接下来,钦州市第一中学教师刘颖带来《以研促教——论思政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专题讲座。刘颖老师从科研视角展开分享,指出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以研促教是提升思政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刘老师还具体分析了思政教师科研的思路与方向,提供有效策略和实践路径,期待能与梧州市各青年骨干教师共同提升思政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
△我校教师刘颖作专题讲座
最后,由钦州市第一中学德育处副主任莫凡作《“德”至所获,“育”见美好》专题讲座。莫主任结合自身的丰富经验和实际案例,从德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德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她的讲座内容充实,观点鲜明,为在场的青年骨干教师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我校德育处副主任莫凡作专题讲座
探索教学,共话教育
为更好地促进我校与梧州市青年骨干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10月15日上午,我校龙湾初中部道德与法治组宁彩明老师与石怡恬老师,展示了两节优秀的公开示范课。
宁彩明老师讲授道德与法治课《延续文化血脉》。宁老师的课堂组织有序,环节紧凑,层层递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沉浸其中,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氛围下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本节课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我校教师宁彩明授课《延续文化血脉》
石怡恬老师讲授道德与法治课《关爱他人》。石老师结合我校“二导三环一提升”的特色教学模式,通过趣味性的课堂情景剧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情境教育中感悟关爱他人的意义与艺术,进而落实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核心素养。
△我校教师石怡恬授课《关爱他人》
我校龙湾初中道德与法治组与梧州青年骨干教师就公开示范课进行评课,共同探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相互分享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梧州青年骨干教师们对我校政治老师们的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
△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任高秀春主任评课议课
△梧州市骨干教师评课
我校龙湾初中道德与法治备课组组长叶洁,为我校与梧州市青年骨干教师带来《扬核心素养之帆,启导学案研讨之旅》微讲座,分享了本校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促进两地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青年骨干教师拓宽教育教学视野,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我校龙湾初中道德与法治组组长叶洁作微讲座
国培计划
青年骨干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本次交流学习活动为我校和梧州市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青年骨干教师能够脱颖而出,携手共创教育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END】
撰稿:温冰洁、尤琦
图片:吴怡楚
校对:陆杪杪、赖安康
编辑:吴怡楚、阮彬
审核:黄富、韦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