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东馆,全馆攻略来了

乐活   2024-11-17 12:03   上海  



上海博物馆东馆

近期开放进度已达100%

20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

认真逛完全馆至少要花7小时

-

本期LOOK划重点

带你解锁隐藏玩法








本周,绘画馆与书法馆正式开放后,也就意味着上博东馆的8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集合完毕,上博东馆全面开放。


全馆包含13个常设展厅、4个互动体验空间、3个特展厅,细细逛下来7个小时都不够。上博东馆当然还有多种玩法,本期LOOK给大家划重点,先来看出片点位。



「不可错过的东馆打卡点」


📍B1 扶梯环形天窗





📍1F 大厅

水墨画卷




📍4F 江南造物馆中庭





📍5F 屋顶花园





📍空中环梯

入口在5F,穿过屋顶花园即可到达








 满庭芳菲:卡地亚的艺术魔力 

位于第一特展厅的“满庭芳菲:卡地亚的艺术魔力”,是上海博物馆与卡地亚典藏,时隔20年后再度携手推出的大展,它也是近期上博东馆人气较高的展览。




展览甄选卡地亚典藏中极具代表性的珠宝、钟表、档案等298件珍品,以及34件与之对话的中国文物,共计332件展品。用6大板块,呈现一场跨越百年的珠宝艺术魔力之旅。




本次展览的展陈由蔡国强先生及其团队引导设计,通过cAI™ 合成的倪瓒山水图像与江南园林手稿,将“中式美学”发挥到极致。深蓝色渐变空间与地面镜装置搭配,观众走进展厅如同走进宝石内部。





 木石双清:江南石供与海派盆景展 

展览「木石双清:江南石供与海派盆景展」在屋顶花园打造成一处江南新古典园林——云林,将奇石与盆景融入其中,展览的室内观赏地则在江南造物馆中庭。






上博东馆的青铜馆、书法馆、绘画馆、印章馆是海内外唯一的常设通史陈列,陶瓷馆、货币馆也是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通史陈列之一,另外还有雕塑馆、玉器馆共八大常设馆,堪称“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





 必看的镇馆之宝 

大克鼎

📍1F 青铜馆

白石供养菩萨像(唐)

📍1F 雕塑馆

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卷》

📍2F 书法馆

孙位 《高逸图卷》

📍2F 绘画馆

石家河文化玉神人(石家河文化)

📍2F 玉器馆

晋归义氐王(西晋

📍2F 玺印篆刻馆

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清雍正)

📍3F 陶瓷馆

汝窑青釉盘(北宋)

📍3F 陶瓷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周新开 · 书法馆&绘画馆 

本周新开的中国历代绘画馆与中国历代书法馆,展出了多件上海博物馆“压箱底”的镇馆之宝.


其中包括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卷》、怀素《草书苦笋帖卷》等历代书家名品名帖,以及唐代孙位《高逸图卷》、五代徐熙《雪竹图轴》、《望贤迎驾图》等珍罕名迹。(5件国宝级展品仅展出3个月)




上博还按书法馆、绘画馆、海上书画馆的顺序,设计了一公里观展动线,将“书画八景”景观与中式休息座椅融入其中。





 隐藏逛法 · 现场看修文物 

在4楼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观众们可担任“监工”,隔着玻璃观看修复现场。国家级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技艺团队的修复师们在这里从幕后走到台前,展示最真实的工作状态。




///

INFO

  观摩文物修复现场  

📍 4F 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 

🕑每周三、五、七下午14:00开始

*其余时间没有修复师在场工作

仅为工作现场展示






 滑动查看更多展馆 






逛上海博物馆东馆,也是一件体力活。如果只用一天时间逛全馆,就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二楼通往三楼的斜坡,部分区域为休息区,一侧为平铺软垫,另一侧为桌椅。




各展馆出入口,也设有长排座椅可供休息





🛒

 好逛的文创区 

1F文创区




2F文创区




盖章点

2F 玺印篆刻馆入口





😋

 午餐在哪吃 

📍B1 上博餐厅

每天供应4款现制盒饭套餐

(48元-78元,含饮料)




📍1F 咖啡店

咖啡人均 30元




📍2F 蔡嘉×上博咖啡餐车




📍2F 光明面包站




📍花木时光里

出馆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的商场

餐饮选择更多









 上海博物馆东馆 · 全攻略  



📍 地址

世纪大道1952号


🎫 门票

免费免预约

*特展需另收门票


🕘 开放时间

10:00-18:00

(17:00停止入场)

每周二闭馆(除国定假日外)


-满庭芳菲:卡地亚的艺术魔力-

展期:2024.11.06-2025.02.17

门票:60元

在后台发送  卡地亚 

即可获取购票方式




摄影:Xiaofu

编辑:Naomi


LOOK | 上海周末一日游,人均5r

▼▼▼

ShanghaiLOOK
LOOK !MY CITY 展览 丨旅行 丨演出 丨活动 丨生活方式 记录这座城市,用眼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