彣采聚团 | 执时代创新之笔,绘非遗文化新篇

教育   2024-12-19 18:26   天津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情感,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是岁月沉淀下的无价瑰宝。从古朴厚重的剪纸艺术,到余音绕梁的侗族大歌;从精美的苏绣蜀锦,到惊险刺激的杂技马戏,非遗项目跨越时空,维系着华夏文明的精神血脉。然而,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冲击下,非遗文化宛如濒危的珍禽,处境岌岌可危,亟待我们用创新之力为其保驾护航,促其融入时代浪潮。

      非遗陷入困境,传统传承模式难辞其咎。过去,非遗多依赖口传心授、家族传承,范围局限于小众群体,传承人的减少让诸多独门技艺面临失传;再者,非遗产品、表演与当下快节奏、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脱节,年轻一代沉迷于新兴潮流文化,对古老非遗缺乏了解兴趣。秦腔、皮影戏等民间艺术,以往逢年过节观者如堵,如今台下却常常门可罗雀,便是鲜活例证。

      要扭转这一困局,需以创新为引擎,赋予非遗全新生命力。故宫文创堪称此间典范,故宫博物院打破文物尘封于展柜的旧有模式,挖掘馆藏文物元素,推出故宫口红、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汉子” 折扇等文创产品,潮流与古韵完美融合,斩获无数年轻人青睐。故宫不再只是肃穆庄严的历史遗迹,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文化潮流风向标,古老非遗借此焕发出蓬勃商机与无限活力。

      技术赋能是非遗创新的关键一招。数字化技术为非遗传承与传播开辟新径,借助虚拟现实、3D 打印、高清影像记录,非遗技艺细节得以全方位、立体式呈现。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技术复刻敦煌石窟,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客戴上 VR 设备,仿若置身窟内,沉浸式领略壁画神韵;苗族银饰锻造技艺,通过直播镜头实时展示,匠人们精湛手艺吸引海量网友点赞,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手艺人们收入水涨船高,传承积极性也随之高涨。

      内容创新同样不可或缺,要贴合当代受众审美与价值观。河南卫视 “出圈” 节目《唐宫夜宴》《洛神水赋》,便是深谙此道的佳作。编导摒弃传统舞台的单一形式,融入现代舞蹈编排理念,借助特效光影,让舞者化身唐俑、洛神,从古画中 “翩然跃出”。节目播出后,全网热议不断,观众折服于古典文化之美,也让更多人主动探寻节目背后的非遗技艺,掀起一阵非遗热。

      非遗传承创新之路,还需培育大批专业人才接续前行。院校开设非遗专业,系统教授理论与技艺;政府组织非遗研习班,挖掘民间有潜力的传承苗子;企业搭建实践平台,让学员在市场打磨中成长,多方合力,为非遗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非遗文化不应是历史深处的 “故纸堆”,而应是当下生活的鲜活亮色。让我们紧握创新之笔,饱蘸时代浓墨,绘就非遗传承发展的斑斓画卷,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融入日常,走向世界。


供稿丨2404口腔医学技术  王俊淑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编辑丨新媒体工作部  杨洋洋

校对 | 发如合·阿迪力

审核 | 高琳璐   

天津医专团委
关注天津医专团委,即时获取共青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的团务动态与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