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国内已经是6月22日了,是我的18岁生日。距离这个公众号创立已经六年了,今天恰巧是第100篇原创。一切机缘巧合都在今天碰撞。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18岁的第一篇文章,是自省。
1.
我从小到大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成功的人是孤独的。从幼儿园开始,我就开始理解高处不胜寒这个道理。
我从小就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不愁没朋友,因为永远会有同学问我借作业,请我帮忙讲不懂的题目,向我请教学习方法。在国内,成绩好=popular。我也不算特别努力,主要是从小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让我毫不费力地脱颖而出。
成功来得如此容易。每次发考卷报成绩我都毫无悬念的是最后的几个,家长们看到我也都会对他们孩子说,“你看人家多厉害,大学霸,你要多向她学习。” 我喜欢学习,但更喜欢“学霸光环”给我带来的荣誉和特权。
我在小学有几个很好的朋友,但我并不觉得自己和他们一样。他们说很难的考试,我轻松得第一。他们在深夜赶作业的时候,我已经和爸妈出门溜达完,洗漱完躺在床上看金庸了。5年级,我开始上托福和SSAT,我的很多同学连那是什么都没有听说过。课外班认识的人大部分都比我大3、4岁,我习惯了和他们相处,也因此比同龄人更加成熟些。优越感是从多方面形成的。
周围的人把我捧成了神,我就真的把自己当成了神。我不用花力气去讨好别人,也不用担心没人会理我,因为我的资质和我的资源把我推到了顶峰。我没有觉得我很幸运,我觉得这是理所应当。
因为没有什么交心的同龄人,我的内心或许很孤独。但这种孤独却让我的优越感更加强烈了,因为我知道成功的人是孤独的。爸妈让我从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我每天睡前都会看书,我最好的朋友是冯唐,是毛姆,是奥威尔。我不用去担心周围的事,更不用去和周围人比较,只需要沉浸在我自己的美好世界里。
我六年级开始写文章发公众号,是为了和自己交流。在这之前,我还在简书上发过小说,在第一弹上也发过连载,都是自己空闲时间的奇思妙想。我当然想要有人来看我写的东西,但我并不在乎到底有多少点击量,只要能向这个世界表达自己就够了。比起和人对话,我用文字交流要舒服得多。
2.
这一切都是在我去了美国后才开始改变。到美国上初中之后,我的整个价值体系都瓦解了。我发现,好成绩不再是社交砝码,有时候反倒是减分项。我之前引以为傲的深度思考让我显得多虑又胆怯,对于学术的执着也让我变成了一个无趣的书呆子。我从神坛上摔下来,变成了一个nobody。
这个转变看似剧烈,像指数衰减方程一样直坠谷底。但其实我的认知和自我定义的改变是一个不断起伏的过程。即使是现在,我还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反省,努力地从光环的“阴影”里走出来。我知道小时候的光环也在某种程度上给我带来了十足的内驱力和野心,让我不断地达成更高的目标。但随之而来的优越感也让我变得高傲、不讨人喜欢。
进步是从我意识到自己不是最厉害的人开始的。我不喜欢高调显摆,但内心的傲气仍然根深蒂固。我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和成功的无数种路径。我原本以为靠成绩就能够统治世界,谁知还有很多生存技能是我一窍不通的。在我意识到缺失的人际关系之后,我开始渴望交朋友。
美高的我比以前开朗很多,但还是不够开朗。要让一个在书香门第里长大的独生子卸下包袱是极其困难的。社交有时候让我这个i人感到真心的累。随着周围社交关系的复杂化,我开始思考这种浅显的友谊到底值不值得。我有同学特别热衷于制造八卦和分享八卦,感觉他们的友谊就是建立在八卦之上的。我没兴趣参与他们的讨论,也因此会觉得自己处于这个圈子的边缘。
我的挣扎来自于对探索外界的渴望和对本体意识的保护。我喜欢和别人在一起,我喜欢有朋友,也找到了很好的朋友。但我经常会想,这些朋友到底算不算真正的朋友,还是仅仅是作为功能性的存在。我的大部分朋友都是因为一起做了某个项目或者在某个社团才认识。我们一起吃饭、聊天、出去玩,是因为我们都需要有人一起吃饭、聊天、出去玩。一到假期,我们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可能偶尔会发发信息,但交集少之又少。
我的社交圈也很分裂,有Choate的同学,有其他中国留学生,也有国内的朋友。我在这些群体里扮演着很多角色,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说话方式、不同的语言。我没法让这些分裂的群体串联在一起,因此自己也变得分裂。我很重视亲密关系主要就是因为谈恋爱能让我在一个同龄人面前做真正的自己。至少在这一个人面前,我的不同身份能找到一个重合点,让我时不时地回归本体。和一个人交往比和一群人交往要容易得多。
我没有亲密朋友的原因其实自己很清楚:我觉得没有人值得我投入比我花在自己身上更多的精力。我的控制欲都用在了自己身上:效率、目标、清晰的视野。过去这一年,我在学校拓展了自己的社交圈,但最后发现自己还是处在一个不温不火的地带,有很多挺好但不亲密的朋友。他们几个在一起的时间比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多,有很多事情都是他们先知道,而我之后才了解到的。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我的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
3.
今天做了一回标题党。之前看到这种标题,我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在自己做到之后就觉得也不过如此罢了。我也确实没做什么特别伟大的事,只是在做一件自己一直都很喜欢的事。勤勤恳恳地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帮到更多人的同时换取课时费作为奖赏。
过去三周,我赚了五位数。如果换做以前,我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毕竟每一分钱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但现在的我知道自己很幸运,有很明智的父母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我积累了能够帮助他人的知识,也有信任我的人来支持这次小小的“创业”。没有一件事是我一个人能做到的。这个项目的建立比较随意,目前也没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我很感谢这个机遇让我学会感恩和谦逊。
孤独感还是一直存在的。我周围的很多同学一毕业都一组团到旅行,到泰国,到日本,到意大利。我也想去,但我得把计划延迟,因为有更要紧的事需要先处理。我毕业后做第一件的事情是和家人一起翻新房子。当然,还有教课;复习微积分和计算机;学习经济、西班牙语,和日语;写东西、看书、烘焙、打拳、跑步。这些事够我忙的了。
我最大的敌人就是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看到周围人在做我没有做的事情时,我就会感到焦虑。今天我在选课的时候就在想,会不会已经有新生已经开始一起讨论课表安排了,我有没有会错过交流的机会。反思一下之后觉得自己的焦虑很荒谬,但这种声音一直会在脑海里出现。我担心自己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自信,永远不会对自己的选择百分百坚定。
未来四年,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问题。我想要变得更社交,想要network,想要用足大学的资源。我需要培养自己的配得感和健康的孤独感。希望18岁的我能够继续开辟自己的路,在结识启发自己的人的同时不要被周围的噪音影响。
还有很多要说的,就在今天开始一个18岁系列文章吧,给成年的生活开一个好头。
谢谢大家的祝福。
✏️ 关于我的1对1辅导
毕业手记系列:
【2】日全食
【3】我的播客节目问世啦!!
【4】三年里第一次回国,重新爱
【5】和金发白男date全指南
【6】高中的最后一周课。
【9】谁说白男不浪漫?
【10】我的美高毕业演讲|全英文稿+翻译
【12】今天我毕业啦!
【13】毕业手记|再见,我的美高生活
【14】如果美高能重来,我会改变这5件事
【15】住进别人身体里
【16】我,17岁,26个孩子
【17】留美6年的幸存者回忆录(上)
【18】留美6年的幸存者回忆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