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昨天小红书上抄袭我的“K12国际教育研究员”悄咪咪地删帖了,我爽了,感谢大家的支持。
做了公众号6年,第一次发现自己被抄袭,也是备感荣幸。或许说明我真的有影响力,或许也说明我对自己的隐私保护意识不够高,连自己的申请profile都随便放到网上。其实我放到公众号上的东西都是不怕别人指指点点的,也算是做公益吧。昨天这件事令我不爽的点是,这个中介营销号断章取义,把我构思了一个礼拜,花了6-7小时写的文章作为ta赚流量的资本(当然看ta可怜的几个赞,估计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我那篇文章花了两千字在讲为什么【我的大学≠我的identity】,ta偏偏截取了里面最没有价值的一段,不觉得讽刺吗?
我是想吐槽网上那些毫不专业,为了引流到处扒取学生信息,毫无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的中介平台。大部分有水准的中介平台是不会做这种低级的营销的,我很感激留学路上帮助到我的中介老师,但也不得不承认有遇到过这种靠信息差误导客户的“不要脸中介”。现在普遍的问题是上网门槛太低,什么阿猫阿狗拿个手机就可以把自己称作“教育研究”,不懂的读者就会把他们的胡编乱造和断章取义当真,为他们的“专业知识”买单。
我从6年级开始写公众号,就是为了从一个学生角度去弥补信息差,分享最真实的留学故事。写【我的大学≠我的identity】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为了去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对于教育的感悟,让大家知道,留学的价值远远不止于“考取好大学”这一件事。可是这种价值观好像还是在“被xxx大学录取的中国女生profile”和“今年xxx大学在大陆唯一录取的几名学生”这种引人注目的标题中淹没。
我并不觉得找中介、设计profile、改文书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每个学生都应该努力考上自己最想去的大学,而好的中介能帮助学生靠近这个目标,也是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但是那种所谓中介去营造一个你争我斗、互相琢磨、互相评论和猜测的氛围,才是我觉得恶心的事情。我在美高和留学圈子里也对这种“college-focused“的氛围很熟悉,我也是这个大环境中的一部分。当我认识的人进了很好的大学,我会为他们感到高兴,也会敬佩他们的杰出成就。我们在北美留学故事做录取采访,也是为了去分享这些成功的故事,把正能量的信息带给读者们。但是求求那些毫无水准,靠扒别人信息生存的“研究员”不要再带节奏了。我们也经历过发表完录取采访后,采访嘉宾无缘无故被网暴的故事。那些带节奏的账号让真心的分享无地生存。
yoyozhang.net(搭建中)
我想要给广大海外学生和家长带来真实的信息和故事。最近几周我一直在搭建我的个人网站yoyozhang.net,现在还有些收尾工作没有做完。网站完成后,我的公众号文章会在上面实时更新,同时我也会更新一些英文文章。我想搭建起一个email list,在我没时间写长篇公众号文章的时候通过邮箱给大家发一些简短有趣的反思。
大家如果想要有一个exclusive preview可以私聊给我你的email,会收到一个小惊喜噢!(你的信息会保证安全,我也不会发垃圾信息。)🎁
很高兴认识你!
辅导v(无备注不批准):mistymints
Instagram:@_hyemintt
YouTube: @minzhiyoyozhang
推特/X:@YoyoMinzhiZhang
小红书:@yoyo_z
TikTok:@yoyo_z
18岁|合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