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战争形态不断演变的时代,导弹、无人机等精确打击武器备受瞩目,仿佛成了现代战争的主角,让不少人觉得传统炮兵的光芒在渐渐黯淡。但实际上,炮兵在战争中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口径即是正义,射程即是真理” 这句老话依然掷地有声。
回顾二战时期,苏联红军的炮兵表现堪称惊艳,充分彰显了炮兵的强大威力。就拿 1942 年 11 月 19 日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来说,那可是炮兵力量的一次大决战。当时,苏军集结超 1.5 万门火炮,准备发起 “铁钳攻势”。在大雪纷飞的清晨,反攻开始了,成千上万发炮弹朝着德军阵地呼啸而去。德军的指挥所、观察哨瞬间被炮火淹没,掩体内的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吞噬,堑壕里的德军四处逃窜,那场面好似世界末日降临。密集的炮火不仅摧毁了德军防线,更击垮了他们的士气,为苏军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成了二战经典火力打击战例。
1943 年的库尔斯克战役,苏联红军炮兵再次展现惊人威力。苏军集结 2.5 万门火炮,平均每英里布置 148 门火炮,然后对德军防线展开猛烈炮击。炮弹如雨点般落下,德军防线被迅速撕开,指挥所、通讯设施在炮火中瘫痪,德军指挥官事后回忆,那炮火密度超乎想象,每寸阵地都被炮弹覆盖,德军战术反应变得极为迟缓,战场主动权很快落入苏军手中。
也是在 1943 年,苏联红军组建了强大的炮兵集团,通过集中整编,实现火力高效集结,让炮兵成为重要作战力量。像突击炮兵师,由七个炮兵旅组成,配备 360 门各口径火炮,各炮兵部队协同作战,能快速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火力打击。而且随着战局变化,苏联还强化炮兵装备,用上重型火炮和火箭炮,增强火力压制能力,炮兵规模和协同作战能力持续提升,助力苏军在诸多战役中压制敌人、夺取主动权。
到了现代战场,导弹技术发展迅猛,在远程精确打击方面优势明显,能精准摧毁敌方战略目标,确实改变了战争面貌。不过,炮兵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使其仍占据重要地位。炮兵能提供高密度的火力覆盖,弹药消耗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持续为作战部队提供火力支援。面对大规模战役,火炮弹药储备充足,能不间断地向敌军阵地炮击,可导弹成本高昂,准备和发射周期长,难以做到像炮兵这样持续打击。所以在大规模地面战争里,炮兵不可或缺。
我国在火炮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亮眼成绩。我国装备的火炮总数超过 2 万门,数量居世界前列,而且火箭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自主研发的多型远程火箭炮,精度、射程、威力都达到不少国家短程导弹的标准,成了陆军的有力武器。我国的火炮技术不仅服务国内国防建设,还在国际市场收获成功,不少国家购买我国火炮和火箭炮装备来提升火力覆盖能力。这成就的背后,有苏联时期技术传承的因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苏联帮助下建立第一座火炮兵工厂,之后我国科研人员不断钻研创新,推动火炮技术不断进步,让我国炮兵力量越发强大。
炮兵,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作战力量,即便在现代战争有诸多新变化的情况下,依然凭借自身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战争传奇,也为各国的军事力量构成和作战体系完善贡献着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