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当今和平年代,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
1935年1月,为保卫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红一军团转战綦江,在綦江牺牲了五名红军战士。其中包括严格执行红军纪律的红军司务长,两名因伤势过重而牺牲的红军伤员,还有两名红军重伤员在村民李树清家中牺牲。新中国成立后,綦江人民修建了石壕红军烈士墓,作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4年12月1日,在红军长征行经綦江石壕临近70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32名同学在陈晓雪、王勤文、原欣三位老师的带领下,踏上这片红色土地,追寻红色记忆。
研学过程
*重走红军路,忆峥嵘岁月*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红军桥。它串连起渝黔两地的生活,也见证着两地曾经的商贸繁华。廊桥上人来人往,留下了一行又一行足迹,而其中那些来自穿着草鞋、布鞋,打着绑腿的中国工农红军的足迹,则让这座古桥从此熠熠生辉。”讲解员动情地讲道。如今,红军桥已经修缮一新,为缅怀先烈,当地政府经常组织党员同志们“重走长征路,重温鱼水情”,弘扬用坚定信念和烈士鲜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同学们踏上红军桥,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走上红军路,曾经的点滴就在脚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瞻仰红军墓碑,缅怀先烈精神*
来到烈士陵园,大家保持肃静。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烈士墓冢排列整齐。墓碑上篆刻的那些简单的文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而伟大的生命,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传奇。师生们在烈士墓前默哀致敬,列队依次上前为五位无名红军战士献花并鞠躬缅怀。在场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烈士墓前举起右拳,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同跳欢乐竹竿舞,共筑绵绵民族情*
邱石坝宿营地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和竹竿有节奏的拍打声,苗族的阿姨们欢快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也被欢快的舞蹈所吸引,纷纷加入其中,在欣赏和互动中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开讲院坝思政课,共话綦江新发展*
在石壕社区服务中心,同学们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院坝思政课”。在工作人员的协助组织下,居民们纷纷前往参与。活动由2023级研究生王洋主持。本科22级黄乐、田芮、曾树玲和研究生24级李自杨带来三句半表演《綦江红蕴》,颂扬綦江红色精神,以及二十大以来的綦江新发展;本科24级杨子茜的诗朗诵《月光下的中国》,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祖国的感恩和期待;研究生2023级张研带的主题宣讲,讲述“军纪严明的红军”、“军民鱼水情”、“红军与糍粑”三个綦江红色故事,引导大家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将红军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同学们也积极组织居民们参与到活动中,与居民一起玩击鼓传花游戏,一起唱红歌、讲红色故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探访司令部旧址,学习红色文化*
在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讲解员带领我们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的由来及其光辉历史。司令部旧址,原为禹王宫,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占地面积783平方米。
同学们在陈列馆中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件物品前停留,在文字与画面的碰撞中感受红一军团战斗的历史,学习红色文化。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这不仅是一次思政研学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实地参观学习、理论宣讲、调研采访、志愿活动等形式,同学们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聆听英烈故事,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研学心得
本科2024级乔昊阳:我的感想主要有两个,一是重走长征路以后,切身感受到了当年红军道路的艰苦、条件的艰辛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伟大革命精神,二是对于无偿宣讲红军事迹的宣讲员,我深感敬佩和感激。他们不仅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者。他们在讲中学,在学中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将个人的人生融入伟大的长征精神中,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这值得我们青年学习。
研究生2023级张研:通过参观革命先烈纪念馆等地,深入了解了綦江的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知晓了长征时期英雄人物的事迹,对历史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在参观过程中,看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坚韧精神,内心深受触动,增强了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也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面对各种研学活动中的挑战,学会了正视困难,认识困难,克服困难,这有助于提升自我认知和心态调整能力。
本科2022级曾树玲:通过此次研修活动,我更加深入了解了党的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跟随讲解员重走红军路,使我感受到先辈们的不易与革命精神的伟大和崇高,真真切切地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本次活动令我深受启发,我也汲取了许多精神力量,并将激励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与发展。
出品 | 西政马院融媒体中心
采写供稿 |梁诗源/钱依林/闫亭儒/唐妍
编辑制作|马澳鸣
稿件校对|钱依林/许静雨
责任编辑|王勤文/陈晓雪
稿件审核 |李勇成 /马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