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西政马院人||基层就业典型榜样风采展(四)

文摘   2024-12-08 20:44   重庆  



·


  张亚萍

人物介绍 PROFILE

张亚萍

汉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届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生

编制是西藏昌都市察雅县新卡乡四级主任科员,目前是西藏昌都市察雅县烟多镇烟多社区到村任职选调生,驻村工作队队员,也是烟多镇第十三批驻村工作临时党支部副书记。




采访




Q

你最初选择在西藏基层就业的原因是什么?

A

“不忘来时路”。我从四川农村来,党和国家“含辛茹苦”将我培养,那我也将回馈祖国和社会。毕业之际,依托西南政法大学这个平台,得知有去西藏工作的机会,便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励志服务西藏、扎根西藏。


Q

在你去往西藏之前你的预期是怎样的,到达工作的地方后的第一印象怎么样。

A

到西藏工作时是在2022年年底,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进藏,第一次坐飞机,新冠肺炎也刚痊愈,即便是做足了准备(高原反应药物、速效救心丸),也难免对极寒、高海拔、新冠疫情等客观环境的存在感到害怕。西藏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于从未到过西藏的我来说,固有印象应该是“艰苦”二字。

到达昌都市邦达机场后,由于是从成都直飞昌都市邦达机场,从0海拔到4334米海拔的跨越,导致下飞机时有些同事出现晕倒、呕吐现象,那时我想我只是头晕,还好,或许我和高原还是合适的吧。走出机场,看到连绵的高山和高原独有的阳光,呼吸着稀薄的空气,一切都是新景象,充满新挑战、新机遇。到达昌都市察雅县后,丰富、可口的川菜,条件尚可的居住环境打破了“艰苦”的固有印象,加之领导、前辈们的关心关爱,使一颗悬着的心逐渐放下。


Q

在西藏基层工作中,你面临过哪些挑战?你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

A

在西藏基层工作中,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必定语言沟通。后有幸参加西藏自治区2022年初任公务员岗前培训,在培训中学习藏文基础,学会了书写、拼读以及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返岗后,在社区双语工作开展中,与驻村工作队员、社区“两委”班子、群众互相学习,目前可进行日常简单的交流,对康巴日常用语的学习也还在继续进行中。


Q

能否分享一次让你印象深刻的基层工作经历,这次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或成长?

A

在“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中,进入群众家时,一句“ཞོགས་པ་བདེ་ལེགས་།”(早上好)向群众问好,随后群众向我投来惊奇的目光,可能在想这个汉族姑娘居然会说藏语,而后进入家中,群众给倒了酥油茶请我们品尝。我学习藏语、群众的酥油茶都是我们迈向民族团结的一小步,而这一小步,使我们双方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特别对于我来说,能够把党和国家的温暖带到群众心中,促进民族团结,使我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启迪我继续努力奋力,为西藏发展、民族团结作更大贡献。


Q

你的工作是否对周围的人或乡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能否分享一些具体的例子?

A

由于工作时间较短,工作能力有待提升,对周围产生的积极影响有限,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播,将新语言、新方式不断传播给周围人,比如摘果子时,在他们传统观念中需要爬到树上才能摘,通过我的描述,帮他们购买“摘果神器”,让他们在地面上也能摘到高空的水果,避免安全隐患。一方面是民族团结的“使者”,通过工作、生活中的日常沟通,不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使干群关系更加紧密,民族关系更加和谐。


Q

对于想要投身基层工作的师弟师妹,你有哪些建议或鼓励的话想说?

A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坚持自我,不断前行。


Q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你有哪些设想或目标?你是否计划继续在西藏做基层工作?

A

未来,我将继续服务西藏、扎根西藏,不断学习,做一名合格的民族地区干部,在工作中不断寻找个人价值,贡献社会价值。





出品 西政马院融媒体中心

采写供稿 |田雅君

编辑制作|杨月宁

稿件校对|钱依林/杨唯

责任编辑|石光雄/付承为

稿件审核 | 马丹青


西政马院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