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衣食住行中95%的一次性能源和80%以上的生产资料,都与矿产资源密切相关。朴实而接地气的地质科技工作关系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年是中国地质学会百年华诞。回顾百年地学之路,如何丰富科普内容、提供精准服务,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如何促进地学事业壮大,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地质学会以使命担当完成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第一届全国地学夏令营为黄河母亲雕塑立碑
健全科普组织机构,有力量有保障
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之际,就将促进科学普及作为学会的根本职责。1936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了第一个地方分会即北平分会。目前,已经有31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地质学会,部分省级地质学会设有科普工作委员会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地质学会设立了3个学术机构——专业委员会,截至2022年发展到63个分支机构,且有超过一半的分支机构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委派专人负责。在学会领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保障了科普工作的蓬勃开展。
为进一步巩固和夯实学会科普工作优势,提升科普能力水平,2021年在学会办事机构专门成立“科普与会员服务中心”,集中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学会各级组织科普工作,推进地学科普基地及研学工作发展,做好地学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普奖励工作。
组织机构日渐健全,基层“抓手”不能松懈。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体系初步建成,目前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总数达到63家,并全部纳入学会科普工作支撑推进体系。
2022年,学会科普重点是在中西部地区、特色领域优先建设地学研学科普基地(营地)。
学会还评选出14条具有影响力的地学科普研学精品线路,吸引更多公众走进科普教育基地,专门建设了1支能胜任地学科普研学课程辅导的导师队伍,更好地服务中国地质学会会员,服务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
2018年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合影
品牌活动中的科普亮点,精彩纷呈
今年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4月18日,中科院院士、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与小学生“透过火山看地球”的科普活动开启了中国地质学会全年系列科普帷幕。
“世界地球日”是中国地质学会推动并已连续开展近30年的品牌科普工作,目前已成为全国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之一。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期间,学会积极组织开展宣讲、展览、咨询等一系列丰富多彩主题宣传活动,各省级学会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为不同人群普及地学科学知识。
今年的地球日科普活动是中国地质学会百年华诞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推出了“百年华诞之地质人”“百年华诞之地质美”“百年华诞之地质学”“百年华诞之冬奥与地质”等四大专题活动。
近年来,学会着力加强14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重实效,谋热点,积极开展专题科普讲座以及出版科普图书、科普文章、科普画册和科普视频等形式多样的地学科普活动。
在各自首席专家、团长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科普工作,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成为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工作品牌担当。
63个分支机构也积极参与地质科普行动。例如,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开展岩溶科普活动,增加小记者们对岩溶、环境以及居住城市的了解;设计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研学路线”获评中国地质学会首批精品地学研学路线。
建设地质文化村(镇)是推进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学会评选授牌26个地质文化村(镇),在行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为地学服务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除建设地质文化村(镇)外,认定富硒土地也是学会着力打造的新科普品牌。去年评选认定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地块,为地学工作深入乡村一线创建了新的科普阵地,进一步丰富了地学知识在基层生产生活和农业农村发展工作中的科学普及与推广工作。
此外,中国地质学会充分利用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等科普品牌项目的社会效应,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针对社会、地学的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
打造“互联网+科普+地学”模式,资源互融共享
中国地质学会为满足科普爱好者需求,组织编写和出版了多本科普读物。其中包括《生命进化史》三部曲、《盐井传奇 恐龙故乡——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矿物珍宝》《广西地质之最》《天地科普历书》《华北地区地下水》《科普通鉴》系列科普丛书等。
这些科普资源深受公众喜爱,但如果不做推广,受益者只能是小部分人。中国地质学会创新科普思路,全力打造“互联网+科普+地学”模式,改版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网页,设置了丰富的科普内容,宣传展示科普视频、地学科普基地、科普奖和各种地学科普活动等,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丰富的科普资源。同时,学会继续加大对现有微信公众平台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地学科普网,设计开设新栏目、新功能,不断提升科普精准推送的品质和水平。
另外,中国地质学会积极向中国科协推荐优秀科普基地和科技服务团队。日前,由中国地质学会推荐的李四光纪念馆、南京地质博物馆等6家单位成功入选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由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申报注册的4支地学科技服务团队成功入选中国科协2022年首批“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
未来,中国地质学会将继续积极响应中国科协要求,认真履行科普职责,丰富地学科普内容,强化科普资源共享,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为普及地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新贡献。
信息来自于中国地质学会
探矿工程技术信息
扫码关注我们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