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国际地质多样性日”吗?
什么是地质多样性?
地质多样性是指自然界中所有不具有生命的部分,包含地球上的矿物、岩石、化石、土壤、沉积物、地貌、地形、地质地貌过程以及诸如河流和湖泊等的水文特征等内容。这些部分对支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周边的社会和居民提供了众多的益处。
目前,国内外关于地质多样性的概念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地质多样性是地球表面和地下物质、形态和过程的非生物多样性,是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沉积物等要素的特征以及要素相互组合和过程的多样性”。
从科普角度解释,地质多样性包括岩石、土壤和水等物质,山脉、冰川和湖泊等地貌,土壤形成、海岸侵蚀以及沉积物迁移等过程。从自然变化来看,地质多样性是从一个纯静态特征到要素的集合、再到另一个即其形成的过程。
也就是说,地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都能够为人类带来自然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地质多样性所提供的地质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服务有所重叠,两者共同供给和维护整个自然生态系统。
20世纪90年代,“生物多样性”概念被广泛接受,并且形成了众所周知的《生物多样性公约》。1993年,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地的学者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地质多样性”一词,明确提出“地质多样性同样是自然多样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地质多样性在为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需要予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此,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非生物对应词”,地质多样性形成了其基本概念和主要内涵。
21世纪初,学术界将地质多样性纳入生态系统评估中。近十年来,地质多样性服务于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决策管理,成为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点。
领略地质公园之美
信息来自于地调科普
探矿工程技术信息
扫码关注我们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