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一个大神讲课,他说人类大多数心理学疾病,是心理学家发明的。我肃然起敬,觉得这人太敢讲了。他说的这个观点,其实很多人心里都琢磨过,但不敢说,比如我。
拿这几年很火的“精神内耗”来说吧,就是硬造出来的一种病。
犹豫不决、左顾右盼、出尔反尔、不负责任、不守承诺、既要又要,各种成年人的幼稚行为,只要冠以“精神内耗”,马上高级起来。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被逼着各种共情,好像你不内耗,人家恨不得叫你“缺心眼子”。
我见过一个离谱案例。
夫妻二人去做婚姻咨询,丈夫出轨,倾诉自己在出轨过程中的各种心路历程,痛苦、纠结、恐惧,既要承受身体的诱惑又要承受道德的谴责。
每天心里都有两个小人打架,一个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一个骂你个大渣男,总有一天老无所依、鳏寡孤独。最终指导老师得出结论,花心也是一种精神内耗,花心的人比专一的人过得更痛苦,太太要多理解、体谅,帮他战胜心里那个不道德的小人。
我朋友是被出轨的那一方,这道题给她彻底整不会了。受伤的是她,她还要助人;出轨是因为精神内耗,被出轨就是自己命不好咯?
后来还是魔法打败魔法。
她跟男人说,自从知道你出轨,我心里也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杀无赦,一个说为了孩子再忍忍,我痛苦得每天失眠,甲状腺、乳腺结节,你看我这个精神内耗该怎么治?
从职场到情场,精神内耗都被极大地滥用。好像任何问题,只要上升到“精神内耗”,就变得情有可原:谁弱谁有理,我是病人我怕谁。
但精神内耗,真能称为“病”吗?
精神内耗,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思虑过多、不敢行动。心里住着一个辩论队,既要又要、既怕又怕;想要的太多,付出的太少;还容错率特别低,明知道正确的方向,却因为不愿意承担选择的后果,而止步不前。
“夜里千条路,晨起卖豆腐”,是我们古人对于精神内耗最完美的解释,但人家这接地气的说法,是治内耗的。
早晨起来卖豆腐,忙起来什么都不纠结了。晚上思前想后纯属卖豆腐这营生还不够累,没累到让你倒头就睡,不信你去搬砖试试。
所谓内耗,一是太闲,二是还不够穷,三有人帮你托底。要是这三条路都没了,就只能抓住每个机会去做,不会有任何内耗。
精神内耗更像是一种“富贵病”。
一方面因为信息过载,让我们产生幻觉,认为自己看到就是学到,理应更高更强;另一方面,在自我认知尚不完善的时候,我们却有了更多的选择。
于是幻觉中的那个“我”,与实际中的那个“我”,开始没完没了地打架,试图通过头脑风暴,获得万无一失的最优解。
如果我不做,就永远不失败;只要躲在计划里,就可以完美。
富贵病叠加幼稚病,还有那么几分幻想症,成因不复杂,治疗更简单。就是去行动,在行动中让真实的自己浮出水面,接纳他人目光的审视。
虽然做多错多,但当你习惯于在偏差中接近目标,就会慢慢改掉完美主义,开始习惯他人的评价,并且最终形成判断事物的标准,让活生生的真人,打败虚幻中的那个完美的假人。
行动比思维重要100倍,真实比完美美好1000倍。宽阔豁达的人生态度,不是想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语境。近两年在网络上高频出现的“精神内耗”,前几年它有另一个说法,叫“懂再多道理也过不好一生”。
两者的症结都是过度迷恋正确的理论与信息,忽略了人生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终其一生去探究的,是独属于自己的那份答案。你活成别人,再正确又有何用;只有活成自己,行知合一,才能无怨无悔地说,我来过、我活过、我想过、我干过。
纵观人类历史,鲁莽得天下,慎密出病人。只有行动中的你,才是真实的你;活在思维里的你,全是镜花水月。
真的别矫情了,该干啥干啥。不要觉得再想想你就能有更好的路,不存在的。等你想明白了,那条更好的路上,早都挤满了人……
爆 品 返 团
被我婆婆疯狂夸赞的林清轩山茶花精华油,最近有好价。
使用方法是用力摇晃十次以上,滴在手心温热后,按摩全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