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我在深圳看秀。好的女装品牌,一定有让女人活得更好的人文关怀,这次进入深圳原创设计周的粉慕奢尔就是这样的品牌。
品牌创始人丁总,出身于服装世家,他家的衣服,面料、设计、工艺、价格都到位。本周四28号直播间有很多秀场同款,花小钱买秀场款,大家一定要预约。
一个朋友省吃俭用,我猜她肯定存了很多钱。大家约着出去玩,她却悄悄跟我借钱,说下个月发工资还。
我开玩笑说她自己存定期,借别人的钱消费,这精明也是没谁了。
她说姐你瞎说啥呢,我的钱都给我弟结婚了。
我才知道她是个标准的“扶弟魔”,她弟就是她的爱马仕稀有皮包包。
我写作,刻在基因里的东西就是比别人多想一点,这个朋友让我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就是每个人其实都是消费狂。
只是有人很外在。一眼望去,就有很多衣服,买很多首饰,喜欢“物欲”消费所带来的快感,这是最明显的消费,甚至人们给TA们取名购物狂。
另一些人,你觉得TA几乎不怎么消费,其实只是没有消费在人人都能一眼能看到的地方。
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是教育消费——别讲什么教育投资好伐,那是比玄学更玄学的东西。
教育消费不仅数目惊人,而且非常容易上瘾,一旦开始,根本戒不掉。
如果孩子学习好,你会想幸亏从幼儿园就报班,这班不能停;如果不好,你会想幸亏报了班,不然还不知道差成什么样;如果中不溜,那更要报班了,报班有可能看高一线,不报班铁定滑向深渊。
教育消费只要一开始,父母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自我PUA。虽然实际上可能花了很多的冤枉钱,但这个真相绝不能认,不然天塌了。
另一个是金融消费。
这一点我二姨最有发言权。她老人家抠门了一辈子,退休后把省下的钱都投入股市,虽然初衷是想赚钱,但她的操作方法是逗自己开心。频繁交易、追涨杀跌,享受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乐趣。几年算下来,纯消费,并且还挺能花的。
不仅在股票池里“消费”,还收获了一群跟她水平差不多的股友。周末在茶楼谈股论道,相约一起报课,又是一笔额外的消费。
虽然我二姨总说这钱早晚能赚回来,但大家听了都只是笑笑,求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用杠杆。
以上是普遍现象,个案更是百花齐放。
比如一个很节约的男士,年近50忽然用巨额私房钱养了小三;一个啥钱都不舍得花的女士,30岁上遇到了杀猎盘……
作为一个显性的购物狂,我曾经为自己爱花钱而感到脸红,但自从研究了以上人类学范本,我对自己的包容与喜爱日益加深。
甚至对其他购物狂也心生好感,因为!至少我们不乱花钱!
我们买的每一件东西,要么吃了要么用了要么玩了,即时收获浅薄的欢愉,提高生活的品质,推动经济的发展,这不是禅修又是什么?活在当下啊。
对那些看上去很节俭的人,我也彻底袪魅了。
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告诉我,TA一定现在或者即将或者总会,偷偷花大钱。
这时候肯定有人站出来反驳。不对啊,我妈节俭了一辈子,留了好大一笔存款给我。那我要问了,你妈留给你的钱,你花了吗?如果花了,她省下的不就是变相的育儿消费么;如果没花,这钱越传越不值钱,不就是隐形的通胀消费么……
在经济社会,个体生命的维持,就是一个彻底的消费过程。
钱不是花在这儿,就是花在那儿;自己不花钱,总会有人帮你花钱,除非你既不花钱也不赚钱,但这样容易成寄生虫,危害更大。
人生即消费,谁都逃不掉,不必为自己的消费羞耻,更不必人为地夸大别人节俭的定力,人与人的区别,只是消费的方向不同而已,倒也不必非要分个高低贵贱。
消费不可耻,只要不浪费。
什么是浪费呢?一是花钱并没有买来快乐、满足,心态跟不上花钱的速度,钱花了,又各种纠结后悔。
二是花能力之外的钱。人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更不该花能力之外的钱。有多大屁股穿多大的裤衩,有多大钱包买多大的面包,这种朴素的真理,能让我们规避很多消费主义陷阱。
总之,活得轻松随意一点吧,钱为人民服务。
小 羊 自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