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迭 共赴烟火人间丨探寻春节里的温情

教育   2025-01-29 00:01   江苏  


在广袤的土地上,春节如同一根无形的纽带,将千家万户紧紧相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家的牵挂、对年的期盼,始终如一。从腊月二十七开始,我们便正式踏入了春节的“习俗长廊”。习俗不仅是过年的仪式感,更是我们与祖先之间情感的链接,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来领略春节习俗之美。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由于“鸡”与“吉”同音,这天宰鸡有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除了杀鸡,人们还会到集市上采购各种年货,如鞭炮、春联、香烛、糖果等,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们用满满当当的年货装点新年,以祈愿新年富足美满。


“年三十,守岁庆团圆”,除夕是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清晨,就会有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福字、窗花,让家充满年味;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寓意吉祥的丰盛年夜饭;饭后,开启守岁时光,全家围炉夜话,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年到来;零点钟声敲响那刻,烟花照亮天空,也为远行未归的游子们带来一丝家的温暖,团圆和希望是这一天永恒的主题。



正月初一,万象更新,满是对新年的期许。天刚破晓,人们便换上新衣,打开家门燃放“开门炮仗”,鞭炮声此起彼伏,寓意驱散邪祟、开门大吉。人们在这一天走出家门,相互拜年,互赠礼品,共话家常。部分地区还会有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将新年的欢愉气氛推向高潮。



正月初四是传统习俗中诸神从天界重返人间的日子。全家老小齐齐动手,将垃圾清扫出门,寓意送走晦气和旧年的不如意。其次,将精心准备的祭品,恭敬地摆放在供桌上,迎接灶王爷等诸神归来,人们满怀敬意地迎接新岁的祥瑞。


正月初七俗称“人日”,传说这一天是人类诞生的日子,所以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祝福。不少地方的人们会在这天吃七宝羹,借由蔬菜的清新活力,许愿自己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有些地区还有“捞鱼生”、登高望远等习俗,寄予了生活风生水起、更上一层楼的愿望。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也是高潮。“十五元宵甜又圆,阖家团圆庆新年”、“正月十五闹花灯,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花灯、灯谜是这天的关键词,街头巷尾,如梦如幻。




从腊月二十七到正月十五,春节习俗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徐徐展开,每一处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含着文化的内涵。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习俗,让年味儿更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岁月长河中更加熠熠生辉。



海报丨赵若冰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文字丨刘雨轩

编辑丨许艺航

校对丨彭彦灵

责编丨吕敬岩

编审丨陈韵涵 崔淼 陆邵彬

指导老师丨杨向东

终审丨闫浩

南传新发现
南京传媒学院下属二级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发布学院新闻动态、教学科研、校园文化交流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