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下,AI技术与国际传播日益紧密相连,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了同学们能够更多更好地接触和了解前沿技术,深入探索多元文化,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于12月18日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开展以“以李子柒启幕,用AI讲好中国故事”为课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荣幸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校长助理、战略发展总监、副教务长林恬在老师作为主讲人。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正荣作为主持,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宋静伟老师,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工办主任季蓉老师,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团委书记闫浩老师出席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林恬在老师从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了在AI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化与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以及跨文化传播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两者结合的必然趋势。她首先从“算法传播理论”、“人机协作理论”的理论基础出发为在座同学们做了理论知识的铺垫。接着,林老师引用凯特·克劳福德在她的《人工智能地图集》中提出的“人工智能既不是‘人工的’,也不是‘智能的’”这一观点,向大家指出当前存在的对人工智能的常见误解。
针对观点的前半句,林老师给出了几点有力的论证。一是人工智能是基于大量数据和资源构建的;二是AI的构建依赖于“人工劳动”,且AI系统的训练和优化往往需要大量人工干预;三是“AI就像人类大脑一样‘人工的思考’”这一常见的错误假设。对于观点的后一句“人工智能也不是‘智能的’”,她同样给出了解答,由于AI缺乏人类智能的核心特征,其“智能”也仅仅体现在统计预测和数据模式的识别上。同时,林老师也强调AI基于数据统计逻辑的运行方式,完全不同于人类在复杂情境中做出的直觉和经验性判断,所以说AI无法表现出“真正的智能”。
近期李子柒的复出成为热门话题,林老师也以这一热点为例,和同学们探讨了该如何用人工智能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林老师首先指明李子柒复出的传播契机,并介绍了她全球传播的路径:比如借助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多语言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多模态支持等。除此之外,林老师也分享了几段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利用AI实践的相关视频,和在座的同学们共同感受视频在AI赋能下的文化感染力。在分享完视频后,林老师向大家展示了AI对李子柒传播效果进行数据支持的相关表现,同时也肯定了AI发挥的让李子柒能够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技术作用以及AI对文化适配的作用。
AI对李子柒IP的影响是显著的,李子柒通过AI 技术加持,在全球范围内打破了“中国制造”这一传统标签,成功将“文化”作为核心驱动力,通过AI技术加持,拓展了品牌的全球影响力。由此,对于未来的传播趋势,林老师肯定了AI在国际传播、内容分发、文化适配上的作用,并对AI在未来国际传播中的应用以及其与人文可以带来的深度融合作出了期待。
讲座完毕后林老师和在座同学们进行了“对AI未来发展”有关的互动提问,林老师十分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了相关问题,让同学们对与AI发展有了更多针对性认知。
最后,陈正荣院长以“笔是人类的工具”为例,强调AI正是我们这代人手中的“笔”。“人工智能的未来将不仅是技术的无限进步,更是与人类智慧深度融合,通过赋能社会、提升文化理解与跨域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全球未来。”陈院长引用了林老师的原话作为本次讲座的收尾,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学习,走在时代前沿。
文字丨李畅 康恂 姜瑞敏
图片丨李佳奇 李梦甜 陈同欣
编辑丨郭星尧
校对丨商雨蒙 孙蒋薇
责编丨张佳怡
编审丨陈韵涵 崔淼 陆邵彬
指导老师丨杨向东
终审丨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