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大楼,又叫做江海关或大清江海北关,是上海外滩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海关大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5年,当时清政府在此设立了江海北关,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官衙式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字形,三进楼房,正檐翘角,歇山顶,屋面上还有一座小阁。大门为牌楼式,门楣上书“江海北关”四个字,据说这是两江总督瓜尔佳·怡良的手笔。
海关大楼在1853年的小刀会起义中遭受了波折,建筑被毁,直到1857年才得以修复,基本恢复了原样。然而,随着中国海关逐渐被英美法三国领事馆参与的税务委员会所控制,原有的海关建筑显得寒酸,于是,在1893年,新的江海北关大楼落成。
这座新楼由英国工程师设计,浦东人杨斯盛的营造厂承建。新楼沿用了旧址的基础,平面与旧关基本相近,为凹字形,砖木结构,中间有6层高的方形钟楼,钟楼南北两边各有4层楼房相对,大门两旁围墙上加铁栏杆。这是海关大楼的第二代建筑。
1925年,海关大楼再次重建,由汇丰银行大楼的设计者威尔逊设计,新楼于1927年12月9日落成。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海关大楼,占地面积为572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2680平方米,成为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
建筑风格
上海海关大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兼具古典与现代元素,堪称上海外滩近代建筑群中最美的折中主义作品。
大楼高11层(含钟楼),主体建筑为8层,上面有3层高的四面钟楼,钟楼顶部(不含旗杆)离地面76.2米,是建筑的最高点。
在大门的两侧,以花岗石砌成石堡状,增强了门廊的稳重感。同时,在大门的上方,还悬挂着一块写有“上海海关”四个大字,字体端庄大方,彰显出海关大楼的威严与庄重。
海关大楼的外观设计为希腊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大楼门楣由4根希腊多立克立柱支撑,给人以庄重的感觉。这四根立柱被誉为中国最标准的多立克柱式,底层使用了古希腊柱式并构成回廊。
大楼的立面设计独具匠心,一、二层采用粗石墙面基座,入口处设有典型的希腊多立克柱门廊。中段砌花岗石,三至六层则以石砌立柱贯穿,顶部层层收进的立方体钟塔展现出强烈的体积感和高耸感,装饰艺术派风格尽显无疑。
走进大楼内部,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底层大厅的装饰呈现出简洁的希腊文艺复兴式风格,中央顶部的八角形藻井内,嵌有八幅彩色马赛克镶嵌的帆影海事图案,美轮美奂。大厅、门厅的地坪、楼梯、走廊都以马赛克铺砌,二至六楼各室则铺有柚木拼花地板,天花板以石膏塌花涂金装饰,尽显精致与华贵。
景点详细信息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3号
交通方式:地铁2号线、10号线南京东路站出站后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
周边景点: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
特色亮点:钟楼与大钟
海关大楼著名的莫过于它高耸的钟楼和大钟。这座钟楼四面为圆形钟面,每面用12角棱形图案组合,直径5.4米,内装自动开关灯72盏,钟的指针用紫铜制成,时针长2.3米,重37.5千克;分针长3.17米,重49千克;3个钟摆,最大一个重达2吨,每一刻钟就有135千克重的铜锤撞击铜钟报时。铜钟声音洪亮,可传数里之外。
海关大钟仿照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大钟式样制造,曾在亚洲排名第一,也是当时在中国最大和建造最早的海关大钟,与伦敦著名的大本钟是姊妹钟。如今,这座钟楼大钟已成为外滩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同时,海关大楼也是现代建筑的典范。它采用了钢框架结构,外观为希腊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内部装饰则融合了希腊文艺复兴式、哥特复兴式和巴洛克等多种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上海海关大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交织在一起,聆听钟声,感受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