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兴庆区法院的执行干警徐敏超,连续3年办案全院第一,年均结案1000件以上。他是如何做到的?
2月7日,记者见到徐敏超的第一面,就被他的一些举动打动:扶着电梯门让同事先进、笑着跟每一个人打招呼、说话不紧不慢让人很舒服,甚至为了这次采访还特意换上制服。面对这份熨帖和认真,案件当事人也会不自觉多了几分对案件的重视吧。
接受采访前,徐敏超对照着手机上的信息,翻着一个笔记本。
“这起借贷纠纷因从判决生效到现在执行有一些时间了,利息有所变动,刚请申请人发来具体数额,下午拨付出去,这个案子就执结完毕了。”徐敏超说着,又回复了几条信息,有申请解封银行卡、解除限高的,也有确认案件进展、提供被执行人动向的。
记者翻开这本有些简陋的笔记本,只见上面记录着日期和一个个姓名,以及一个个红色对勾。最多的一天,有48个姓名与红色对勾。
红色对勾表示啥?案件结了。
“每个姓名背后都是一起民生案件,速执标的没有超过8万元的,但对当事人来说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我想做的,就是把每一笔执行款项都装进当事人的口袋。”谈起办案经验,徐敏超说没别的,就是苦干、实干。
这两个词背后,是细化到每一天的执行任务,是全年没有公休的努力,是进入执行局4年多无省外出差的繁忙。不公休,是因为休一天就会少办5—7起案件;无省外出差,是因为远距离出差会让自己手里出现“积案”,“当天收案当天传唤当事人,速执必须快,一天都不能耽误”是徐敏超始终坚守的执行理念。
2月5日7时,徐敏超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根据申请人李某提供的线索将被执行人谢某带回法院进行临时羁押。李某2024年在谢某承揽的电梯安装工程中提供劳务,2.3万余元劳务费始终没有结清。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第一天,徐敏超就多次致电谢某,但未能接通,又因其行踪无法掌握,谢某的名字在徐敏超的笔记本上被专门标注起来好久。春节后回家的谢某,终于被李某发现行踪。当天,谢某一次性结清劳务费后,徐敏超在谢某的名字后画上了红色对勾。
打电话、回信息、查控财产、出材料、扣划执行款、解封账户、联系当事人确定金额……这些是每一名执行法官每天都会做的工作,徐敏超也一样。不同的是,徐敏超“超能执”。2024年,他写完4本4A纸装订的笔记本,画下1502个红色对勾,这背后是沉甸甸的为民办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