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获付与流年 心怀美好期盼未来
“书香兰铁·我喜爱的好书”活动发出书香之邀
“共沐书香 送你一朵小红花”
中卫片区阅读分享会
送出阅读“大礼包” 开启2025阅读接力
邀你翻动此起彼伏的书页
阅读蕴含在“有字之书”中的智慧与力量
书写暗藏在日拱一卒中的“无字之书”
悦见悦来悦好的自己
悦见悦来悦好的未来
阅读赋能同心协力书写兰铁辉煌“新篇章”
推荐书单
《女兵方队——五次大阅兵背后的故事》
作者:艾蔻
《女兵方队——五次大阅兵背后的故事》是由军旅作家艾蔻创作的报告文学,这本书详细记录了1984年至2019年间五次大阅兵背后女兵方队的组建、训练及受阅的全过程,展现了女兵们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
《女兵方队——五次大阅兵背后的故事》通过大量深入采访,记述了广大受阅女兵队员以及管理干部、教练员、后勤保障人员的生动故事。书中不仅描述了女兵们在天安门前的精彩展示,还深入挖掘了她们背后的艰辛努力和感人故事。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兵们在训练中的严格要求、严谨规范,以及她们在面对困难时的相互激励和帮扶。
推荐人
迎水桥车站 工程师
颉 莉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故事以19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众多普通人形象。书中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不仅在中国国内广受欢迎,还在2019年被列入“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此外,该小说也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推荐人
固原车务段 车站值班员
马兴隆
《大成昆》
作者:陈果
《大成昆》是一部由陈果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首次出版于2024年4月,这部作品详细记录了新老成昆铁路的建设历程,描绘了新老成昆铁路建设者的英雄群像,讴歌了他们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理想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大成昆》共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详细记录了成昆铁路及其复线的建设过程:“先行者”章节记录了成昆铁路建设“三起三落”的来龙去脉,梳理出历史的主要线索;“铁血者”章节讲述了铁道兵和铁路工人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奋斗故事;“捍卫者”章节描述了成昆铁路建成后对地方发展的巨大作用;“蜕变者”和“接力者”章节讲述了新时代的建设者们接续奋斗,攻克世界级难题的故事。
《大成昆》不仅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弘扬成昆精神的宝贵文献,展现了中国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推荐人
迎水桥机务段 副司机
张昊宇
《将“芯”比心:“机”智过人了吗?》
作者:周昌乐
《将“芯”比心:“机”智过人了吗?》是由周昌乐所著,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人类制造的智能机器系统是否能够全面超过人类的智慧。作者从机器之“芯”与人类之“心”的比较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机器智能难以超越人类智慧的根本原因。书中通过视觉感知、语言理解、容错思维、意识能力、话语表达、美感体验等多个方面,运用风趣的事例、生动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阐述了机器智能的局限性。作者指出,目前所有基于预先编程的智能系统不可能具备人类所拥有最高智慧境界的应变能力。具体来说,人类所拥有的情感能力、意识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是机器所无法完全复制的。未来的脑机混合智能可能是机器系统拥有更高应变能力的出路。
推荐人
迎水桥车站 助理工程师
罗维强
《向苍穹》
作者:章剑华
《向苍穹》由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所著,于2024年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天文发展的壮阔历程,是一部中国天文发展的文学通史。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裸观时代’的回望”部分追溯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史,记载了古代先贤的天文探索、天文仪器制作和天文历法的成就。从周公测景到屈原问天,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徐光启等天文学家的研究成果被详细记录。“‘天眼时代’的曙光”部分记述了中国天文学会和紫金山天文台的建立过程,梳理了现代天文望远镜的研制与天文观测成果。“‘巡天时代’的辉煌”部分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开始,历数“中国天眼”、暗物质卫星“悟空”、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等的研制过程及科学成果。
推荐人
迎水桥机务段 信息分析员
马晓庆
《游学·1917》
作者:纪红建
1917年夏天,尚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青年毛泽东与萧子升历时约1个月,游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阳五县,深入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本书以生动的笔触、独特的视角追溯了毛泽东读无字之书、体民生之艰、立寻本之志、得信仰之源的人生历程。
在这次游历中,毛泽东和萧子升通过对乡村、城镇、矿山等地的实地考察,对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矛盾、人民生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对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他们还拜访了当地居民、教师、商人等不同阶层的人物,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教育娱乐、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形成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全面认识。
本书也是一部记录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文献,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近代史、社会史、文化史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推荐人
迎水桥机务段 党办干事
潘亚鹏
《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
作者:彭凯平
《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是一本由彭凯平教授撰写的书籍,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管理各种情绪,从而提升生活质量。该书分为消极情绪篇、积极情绪篇和道德情绪篇三大篇章:消极情绪篇这部分主要讨论了10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包括愤怒、自卑、焦虑、孤独、抑郁、失望、嫉妒、羞怯、悲伤和社恐。通过心理科学的方法,书中分析了这些情绪的本质,并提供了应对策略,帮助读者将这些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资源,而不是负担。积极情绪篇之部分介绍了11种积极情绪,如希望、快乐、勇气、幸福、宽恕、幽默、欣赏、爱情、自爱、兴趣和平静。通过心理学家设计的实验和应对策略,读者可以学会如何培养和应用这些积极情绪,以创造幸福生活。道德情绪篇这部分强调了5种道德情绪,包括感恩、敬畏、升华、良知和情绪福流。通过理解这些道德情绪的作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铸就更有意义的人生。
推荐人
迎水桥机务段 钳工
郭 重
《杨绛传》
作者:赵瑾瑜
《杨绛传》是第一部关于杨绛的人物传记,作者赵瑾瑜以温润的笔触客观而又不失生动地叙述了一代传奇才女杨绛的一生,其独特的幽默笔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杨绛先生,一个在风雨中依然能保持幽默与智慧的女性。她的生活态度和幽默精神,给予我们无限的启示和力量。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成长、家庭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的奇女子。此外,翻开《杨绛传》,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这位学识大家人淡如菊的品行、温润如玉的气质和朴素无华的文风,还可感知她在沧桑岁月中的心路历程,接受一次次精神的洗礼。杨绛先生是一位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有着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她历尽人生起起落落,依然平静、充实、恬淡、知足又不卑不亢地生活着,令人肃然起敬。在她身上,我们品味出了家庭的温馨、人性的温暖和书香的安宁。
推荐人
中卫工务段 线路工
刘永芳
《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
《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是一部由中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通过国宝级文物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的大众读物。全书遴选10件代表性文物,通过专家学者们娓娓道来的叙述,逐一呈现国宝文物的发现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力求使文物“活”起来,更加立体地展示中华文明。
本书以生动清新的风格、严谨朴实的文风、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史学家的笔下,沉寂的人类历史展现出真实而生动的面貌,“复活”的各类出土文物更加妙趣横生,当人们畅游在史学知识海洋中时,不仅仅是对古老历史、灿烂文明的凝望,更能够从中领略到历史的博大精深、感悟到文明的源远流长,从而在对历史的回望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加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
推荐人
集团公司党校 讲师
宋 蓓
《满世界寻找敦煌》
作者:荣新江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致使流散海外,约五万件分藏于十多个国家的四五十个机构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
作者荣新江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本书不仅是一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国际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本书文字明白晓畅,故事与知识融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极佳的敦煌学入门读物;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也可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路径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推荐人
固原车务段 客运值班员
马彩芸
《爱情的样子》
作者:黄黎、安跃华、郭英乔
“携手在黑暗中前行,共同换来人间光明”——这是共产党人的极致浪漫。本书选取24对革命伉俪,通过梳理珍贵文物、深挖权威史料,以温婉而深刻的笔触,细腻勾勒出革命者炽热的爱情与崇高信仰交织的点滴:他们以誓言之坚,共绘岁月长情;以无畏之姿,奔赴向往的未来;在携手并进中,见证信仰的力量。近150幅珍贵图片,让那段风雨如晦却因爱而闪耀的岁月清晰可见,形象地展现了革命者铮铮铁骨背后的柔情似水,也从侧面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斗争历史,塑造了血肉丰满、英勇伟大的革命者形象。今日重读,我们不仅看见了爱情最美的样子,更读懂了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密码,从中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
推荐人
迎水桥车站 助理值班员
王小刚
《人间信》
作者:麦家
《人间信》是麦家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改革开放后,双家村一个家族命运的沉浮。以“我”的经历为引,讲述了“我”家四代人、半个世纪爱与恨的循环往复。众生皆苦,人生不易,这是每一个普通人在尘世浮沉中为自己争取的人间。
小说上卷详写家族史,重点放在奶奶和父亲身上,讲述了父亲如何不堪,奶奶如何用残存的家族意志试图挽回衰颓,意在写“命运的承受”。小说下卷的叙述者“我”走到前台,成为故事推动者,意在写“命运的奋力过招”。如此,两卷交融,点明“命运不仅是承受,还要奋力过招”。该小说写出了不被承认的创伤和未被看见的痛苦,呈现着人生的种种不可言说。
作者在书中展现出了对自我心灵史的回溯,同时也把个人命运同时代变迁紧密相连。在子对父的背叛中,在个体对故乡的远离中,血脉亲缘到底是枷锁还是救赎,皆通过这封“人间信”向读者一一揭开。
推荐人
中卫工务段 线路工
马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