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4日至7月28日,来自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29名师生参加的中法阿尔卑斯大地学联合科考项目顺利完成。两周的阿尔卑斯之旅,同学们穿梭于壮丽的山川,体验自然的雄浑与细腻,更在一次次观察中直观地学习了地学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地球演化的无穷奥秘。
❖
导语
七月中下旬,我们跨越了四分之一个地球,踏上阿尔卑斯科考之旅。这是一场深入地球奥秘的朝圣,在异国他乡的十四天旅程,我们用脚步丈量着岁月的痕迹,用双眼捕捉着自然的奇迹。科考之旅虽已落幕,但参与其中的每个人的心中都装满了宝贵的记忆与感悟。
2022级 地质学拔尖班 吴恒宇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但是于我而言,阿尔卑斯大地学科考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被云气遮蔽的鹿角峰
为期14天的地学科考中,我们横穿西阿尔卑斯山,跨越法意两国,在这座地学圣殿里,聆听各种岩石与构造诉说着亿万年来这里的沧海桑田,诉说着两亿年来阿尔卑斯山是如何从中生代的一片汪洋变成如今的崇山峻岭的。磨拉石、蛇绿岩套、飞来峰、滑脱构造等等,一个个我曾经只在教科书中见过的专业名词,在阿尔卑斯山上都变得近在咫尺,甚至是触手可及了。野外仔细的观察讨论,让我对这些概念记忆深刻,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天地为课堂,以山川为书本,以自然为老师,这或许就是地学人独一无二的浪漫。
除此以外,阿尔卑斯山的景色也着实美不胜收,夏奈耶山的花繁叶茂、勃朗峰的巍峨壮观、安纳西湖的风光旖旎,还有山谷里一座座田园牧歌式的小村落……无不让我流连忘返。
安纳西湖
最后,非常感谢学院能给予我这次参加阿尔卑斯科考机会,也非常感谢老师们的认真讲解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让我能在这座地学圣殿里收获满满。
2021级 地质学 万宏鹏
西阿尔卑斯,一个美丽的地方。当要坐上大巴返回奥尔良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一段美妙的野外旅程就这样结束了,就要告别了。杜飞带,贝杨松带……我们走过这些阿尔卑斯的分带,接触岩石,认识地层,观察构造现象等。我重温了过去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也收获了一些新的认识。我不仅在接受知识,更是在探索知识,从而将西阿尔卑斯的神秘面纱揭下。在这样的实地科考中,更让我对地质的知识影响深刻。我将我的足迹留在了西阿尔卑斯,把我的回忆带走。我抚摸着最后一个观察点的磨拉石,八天的野外生活经历在我的脑海中一幕一幕的出现。就像读完了一本书,我体会到了充实和满足。当然,也不乏留恋与遗憾。在这段旅程中,每一个观察点就像是一个情节的高潮,每一次前往观察点的过程就像是在为这部小说每一个情节的高潮做铺垫。这本“书”,我大致通读了一遍,而留给我的是余生去回味我所到过这个国家,吃过的西餐,喝过的水,体验过的服务,住过的旅社,这些山脉,这些构造,地层和岩石。地质的魅力在我的眼前一一呈现。我希望我可以忘记这段旅程的所有记忆,重新再来一遍。当然,这不可能,我想,在我往后的日子里,这将是我一段宝贵而又难忘的回忆。
法国东南部乡村风光
西阿尔卑斯外带的磨拉石剖面
2021级 浙江大学 杜珂
如果要我选择一个词来总结这次阿尔卑斯之行,那我必然会选择“Lucky”。
第一个幸运来自见证。在这一次野外实习中,我们幸运地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这一次实习我们从杜飞带一路向西,穿过贝杨松带、里居罗-皮尔蒙特带和内结晶地块,再进入意大利的伊夫雷亚带,经历塞西亚带、碧欧单元的非洲板块。这一次穿越我们见证了阿尔卑斯地区中生代特提斯洋打开,新生代造山运动使得洋盆关闭的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一个完整海陆变迁过程就呈现在我眼前,不免有“以吾生须臾幸见天地浩渺”的浪漫与宏大。
Casse沙漠
第二个幸运来自相遇。在十四天的实习中,我幸运地遇到了循循善诱的老师,遇到了来自南京大学的同学们。26号的实习报告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情谊。我和我的组员们综合了我们8天的野外观察,共同选择了“比较阿尔卑斯内、外带沉积的不同,重建中生代、新生代古地理”这个题目。基于这个题目,我们共同绘制了杜飞带和贝杨松带的沉积柱、中生代新生代古地理图,以及中生代沉积过程动画。最后将我们实习的收获与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与分享。
小组讨论总结
第三个幸运来自了解。除了了解了地质学的相关知识,我还进一步了解了法国灿烂的文化。我对法国的第一印象来自梵高,最深刻的印象停留在世界名著中。实际踏临法国,沿途的风景确如梵高笔下一样明媚温柔。在短短的十四天中,我们深入了法国人的法式生活,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不同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水城”蒙达尔纪小镇
2021级 生物演化与环境国际班 彭英鋆
阿尔卑斯,一个写尽沧海桑田、充满传奇故事的名字。这里伴随着欧洲文明的萌芽兴盛,也诞生了许多地质学的经典概念。
朱文斌老师在野外讲解构造现象
这次实习让我亲眼见到了许多书本上描述的现象:滑脱构造、深俯冲、蛇绿岩套、叠瓦状构造……在古地理上,我之前只是浏览过Scotese等人百万年尺度的全球古地理重建,而这次实习中,关于亚德里亚板块和欧洲板块碰撞的争议让我着眼于地区的古地理,了解到了古地理重建过程中的证据、方法和争议;构造上,我有时很难理解微观的矿物和岩石变质变形、构造应力的方向和宏观上的大空间尺度的构造之间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有时它们之间能互相印证,有时又发现虽然微观和宏观的构造有某种相似性,但其内在原因却不一定相关。这让我体会到了整个地球系统的高度复杂性。要想定量化的解释地球发生的故事,地质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博老师和Faure教授讲解逆冲断层
———— 南大地科 ————
文案 | 阿尔卑斯实习队
图片 | 阿尔卑斯实习队
美编 | 樊 璞
审核 | 王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