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大家谈|愿得此身长报国,做新时代黄大年精神的传承者

教育   2024-11-07 09:07   吉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研究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德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发起,联合全国百所高校研究生会共同主办“科学家精神大家谈”全国研究生网络接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示活动。



活动旨在构建全国高校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科学家精神大家谈”青年研究生宣讲平台建设,继承和弘扬各学科领域学术大师的科学家精神,积极引导青年研究生接力精神火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国家及区域战略发展大局,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科学家精神大家谈”活动将围绕科学家精神的形成过程、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这一核心命题,联合100余所高校研究生媒体共同参与活动,持续100余天网络接力,面向全国高校研究生讲述一个或多个本校本地的科学家事迹,通过讲述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团结协作、奖掖后学的动人故事,凝聚科技强国的思想共识。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位于北国春城长春的吉林大学
听听吉林大学科学家的科创育人故事



科学家精神代表人物:黄大年

宣讲人:建设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 

刘昊燊








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

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把爱国之情 报国之志

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心有大我,行止便有了山的巍峨;志诚报国,胸怀便有了海的辽阔。黄大年以科学家的气魄,为国家地质探测运筹帷幄;以教育家的风范,为培养学生尽心尽责。他宛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直至生命终结仍光芒四射,照亮了祖国大地,亦照亮了你我。


2017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对黄大年同志的杰出贡献和崇高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2021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对他们在教育和科研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并对全国高校教师寄予厚望。2024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黄大年“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在过去的七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三次通过重要指示、重要回信和主席令,对黄大年同志的卓越贡献表示肯定,赞扬其崇高精神。这既是殷切嘱托,激励我们砥砺前行,更是千钧重任,鞭策我们知责奋进。愿得此身长报国,是对黄大年一生最真实的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大年,走进黄大年精神。




1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科学无国界,然科学家有祖国。“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黄大年在给同学毛翔南的毕业赠言中这样写到。彼于23岁,以此言勉励同窗。26年后,黄大年先生已成为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专家,其主持研发的成果,多居世界领先地位。随着研究的深入,黄大年了解到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需求,深感自身责任重大,回国的愿望愈加迫切。“一定要出去,一定要回来。”这是黄大年的信念!


图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黄大年23岁大学毕业时写给同学的话


2008年,我国启动千人计划,黄大年先生闻讯后,说服妻子卖掉了国外正在经营的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毅然回到了母校。迎着纷飞的雪花,他从剑河之畔,回到北国春城,只为践行与祖国的约定。归国仅六日,黄大年先生即与母校签订全职教授合同,成为首批回归东北发展的“千人计划”专家。他带着先进技术,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生物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能看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黄大年秉持着科研报国的理想,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图二:黄大年和家人在英国时的合影




2

教书育人 敢为人先





长春地质工楼前,过往的师生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将目光投向507办公室。那里,长明的灯光曾映照出黄大年教授专注的面容,照亮了他心中的科学苍穹,也照亮了无数心中的梦想。


图三:黄大年纪念馆

这束灯火中蕴含着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黄大年教授归国后,从零开始,带领研究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尽管地质宫每晚10点闭馆,他却常常工作至凌晨两三点,有时甚至刚结束出差便直接返回办公室,为次日的工作做准备。许多人不解他为何如此努力,黄大年教授却表示:“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在地球深部探测研究领域,黄大年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祖国在天际、地心、海洋探索中锻造了利器。在他的带领下,400多名科技工作者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万米科学钻机“地壳一号”,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万米大陆科学钻探技术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仅用5年时间便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历程,中国由此迈入深地时代。


图四:“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机

这束灯火中也映照出启迪智慧、润泽心灵的师者风范。黄大年教授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常言自己最珍视的身份是教师,在学生心中,他既是严格的导师,也是慈爱的父亲。他担心学生节假日思家心切,便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发现学生感冒,他总是备有感冒冲剂;听说学生家长有腰痛之苦,便托人从国外带回特效药片;出差在外,他也会在路上批改学生的作业。黄大年教授最大的愿望是培养出一批能在国际地球物理研究舞台上立足、发声的优秀青年,让中国的脊梁挺起来。


图五:黄大年和学生在野外考察

图六:黄大年课堂现场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黄大年教授仍牵挂着深爱的学生们。黄大年纪念馆中的一张照片令人驻足,照片中他盘坐在病床上,尽管手上插着输液管,肿胀的手仍握笔书写,为李四光试验班的学生讲解题目。学生回忆起2016年12月,老师在重病住院的第二天便将他叫到医院,“来,前几天还剩两道题没给你讲完,咱们继续!”黄大年教授留给我们的,是教书育人、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地质宫的灯火将永远照亮,以它那灼热而动人的光芒,照亮更多学子的人生道路。


图七:黄大年在病榻上为学生答疑




3

淡泊名利 甘于奉献





在《社会契约论》的开篇,卢梭阐述了人的本性:“人是生而自由的,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诸多的人生枷锁中,名利一定是一把大锁。”然而,黄大年先生却是潇洒的锁外人。


图八:黄大年在工作岗位


为实现科技强国梦,黄大年归国七年以来,始终殚精竭虑。他像陀螺一般不知疲倦地旋转,常常工作至深夜,几乎未曾享受过寒暑假和节假日的休息,多次因劳累过度而倒在工作岗位上。除了加班,他每年出差超过130天,经常选择深夜航班以节省时间,以便更多地投入工作。他自己的事务却常常无暇顾及,尽管学校多次催促他申报院士,他却总是婉拒,认为个人荣誉并不重要,而是优先完成工作。在代表单位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时,他能准备详尽的十几页材料,但若要他填写评奖材料,他却是简之再简。他用生命做科研,耐心教导学生耐得住寂寞,坐得住的冷板凳。他潜心钻研,默默耕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图九:黄大年在工作岗位


在入党志愿书中,黄大年写道:“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黄大年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对祖国的热爱始终不变,随时准备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图十:黄大年的入党志愿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胸怀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与时代共奋进,为梦想而拼搏,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应继续传承黄大年精神,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成为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我们要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以一生的真情和不懈的奋斗来实践爱国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让我们以科学为媒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以理想为帆,以信念为桨

肩负时代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会
下一段科学家故事,由你讲述!



活动指导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

发起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七所高校研究生会

本期主办单位:吉林大学研究生会

本期承办单位:“吉大研究生”微信平台



1



信息来源丨吉林大学研究生会

编辑丨张九思  张一晴  刘昊燊  张文  陈钰菲



吉大研究生
为吉林大学研究生活动提供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