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解剖图谱》——家禽解剖技术(1)

文摘   2024-12-09 08:40   广东  

译者:阿兵 | 配图:书籍原图 | 编辑:阿兵

需牢记的先决事项

1. 解剖的目的

家禽解剖可能比任何其他动物的解剖都更频繁。

这是因为养殖场内家禽数量众多,可以专门将一些家禽用于解剖。

此外,由于家禽体型较小,可以在养殖场的任何区域相对轻松地完成解剖。

因此,家禽养殖场内的临床兽医和技术人员几乎每天都会进行解剖。

进行解剖的目的可能多种多样。

最常见的原因是确定动物疾病和/或死亡的原因。

因此,通过评估养殖者提供的病史记录和养殖场日志,并结合解剖中获得的信息,可以制定出初步或最终诊断。

解剖中观察到的病变具有某种特定病理的特征时,这些病变被称为特征性病变(pathognomonic lesions)

在这种情况下,临床病史解剖中观察到的肉眼病变足以确立诊断。

解剖中看到的病变可能存在于多种病理中时,可以根据临床表现怀疑一个病理群,并将其纳入《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es)列表》

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助补充的实验室技术来确认或排除不同的诊断怀疑

因此,解剖的第二个目的在于获取样本,无论是为了确认特定的临床怀疑,还是在某一病理或治疗监控系统内采样。

显然,通过进行解剖并采集样本以检测病原体,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包括明确其产生的病变及其与特定病因的关系

最后,解剖还可能在法律系统中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下,临床兽医作为专家提供证据。

解剖中获得的信息在司法部门最终裁决中占有重要地位。


2. 选择用于解剖的动物

在处理生产动物时,通常使用“群体疾病(population diseases)”的概念。

因此,目标并非确定某一个体动物的死亡原因,而是要探究整个农场或养殖场家禽群体的病因。

这凸显了正确选择解剖用家禽的重要性,因为这一选择将直接影响对肉眼病变的准确评估及后续样本质量的高低(如果需要采样)。

首先,供解剖的动物必须能够代表农场中观察到的临床表现

解剖不应选择偶发个体临床症状的家禽。

也不应选择那些因正常养殖场淘汰流程而被处理的淘汰家禽(例如跛行、创伤、畸形、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生长迟缓等)。

其次,患病或已死亡的鸟类通常不是解剖的首选对象

因为家禽尸体自溶过程非常迅速,这可能导致组织变化,不仅会使非存在性病变被误解,还会妨碍组织学或微生物学的正确后续评估

例如,死亡4小时后的家禽胃肠道已无法进行有效分析。

理想情况下,应选择那些表现出代表性临床症状的活禽,尽快对其实施屠宰并进行解剖


3. 安乐死的方法
目前,对于用于食品生产实验其他科学目的的动物,有严格的安乐死方法立法要求。
根据《欧洲指令86/609/EEC》,关于屠宰中动物福利的主要标准如下:

1. 必须无痛。

2. 动物应迅速失去知觉并死亡。

3. 需对动物施加最小限度的约束。

4. 应避免动物兴奋。

5. 方法需适合动物的年龄、种类及健康状况,同时尽量减少恐惧和心理压力。

6. 方法需可靠、可重复、不可逆且易于操作(若可能,剂量尽量小)。

7. 方法应对操作人员安全。

8. 应尽可能使操作人员在美学上接受。

家禽最优选择是通过翼部静脉注射麻醉剂过量(如80 mg/kg的戊巴比妥钠)(见图1)。
若无法获得适当的药物,首选方法是颈椎脱位
这种方法可能是养殖场内解剖中最常用的屠宰方式。
具体操作是,一只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对颈部施加压力,直至寰枕关节脱位。
尽管这是一个被接受的方法,但需注意,正确的人员培训至关重要因为速度和精准可有效避免动物的疼痛和痛苦
此外,这种方法仅适用于体重较轻的鸟类,因为成年鸟类颈部肌肉特点需要更大的力气
表1 总结了不同屠宰方法的评价、击昏后可接受的方法以及不可接受的方法。

3. 解剖工具
剪刀和镊子(可带齿或无齿)是进行家禽解剖的必备工具。
虽然非绝对必需,但手术刀可用于在器官上做精确切口以及打开关节。
此外,骨剪或大剪刀在处理成年家禽的解剖时尤其有用。
同样,建议提前准备好用于屠宰动物及采集和保存不同样本的基本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注射器安乐死药物血液血清收集管装有福尔马林的组织保存瓶无菌小瓶吸水垫棉签采样棒(见图2)。
表1 根据FELASA在《实验动物》(1996年第30卷第4期,293-316页)上发布的推荐文献中总结的内容,列出了家禽实验动物的安乐死建议。

表1 家禽安乐死药物与方法评估


Poultry Times
养禽技术的分享和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