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查丽今年7月加入南京“共享小院”计划,将公司搬到了江宁汤山龙尚村,公司10名员工随后陆续来此办公;
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祝英昆毅然决然来到江宁苏家理想村寻找“诗和远方”,在这里开民宿、做手工、烤面包,左手是工作,右手是理想;
一脸青涩地走出校门时,冯顾城毫不犹豫地跨进“农”门,来到溧水华成蔬菜合作社当起了菜农,每天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泡在温室大棚里研究蔬菜……
查丽、祝英昆、冯顾城
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新村民”
在南京城乡融合持续迈向深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都市客从主城来到乡村,在这里创业、就业、生活、养老,怡然自得地成为“新村民”。
他们,如一朵朵时代大潮的浪花,在城市的舞台上磨砺、奋进,在岁月的熔炉里奔涌、绽放,最终汇聚成浩浩荡荡的“奔村”洪流。
查丽是南京景润居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南京在江宁、浦口、溧水等地推出“共享小院”计划,于是来到江宁龙尚村实地探访。正是这次探访,让她喜欢上了这个美丽清新的小山村,当即决定将公司办公地点从主城区迁到龙尚村。
江宁龙尚村位于南京东郊、汤山西麓,地处大龙山、青龙山两山腹地,辖区面积约18.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8万亩,植被覆盖率达66%。走进小山村,目之所及皆是连绵的山峰、苍翠的树木和碧绿的湖水,空气清新、安静诗意。
今年7月,查丽租下了龙尚村3栋小院,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并投资100多万元重新装修设计,一栋用作办公,一栋用作员工宿舍,还有一栋计划经营民宿。
“公司的主业是装修和景观设计,乡村自然环境有利于激发设计人员的创意和灵感。”查丽热情招呼。“从主城搬到乡村办公,工作累了可以看看大山、亲近自然,大家对新的办公环境很满意,10名员工已正式成为龙尚村的‘新村民’,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创意类企业落户。”
“共享小院”计划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发起,旨在搭建一座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桥梁,一方面盘活村集体资产和农民闲置用房,另一方面吸引“新村民”归园田居、抱团养老、创业创新,共建友好包容的和美乡村。江宁龙尚村是“共享小院”计划遴选出来的6个休闲农业集聚村之一。
“村里梳理出了21处闲置农房参与‘共享小院’计划,目前19处闲置农房已经签约出租。‘共享小院’计划实现三方共赢:‘新村民’共享了乡村生活,原住民多了一笔房屋租金,村集体增添了人气和活力。”龙尚村党委副书记吴知梅说。
龙尚村是南京“新村民”数量较多的乡村之一。统计显示,龙尚村已吸引800余名“新村民”集聚,约占本地村民的五分之一。“新村民”在龙尚村开起了民宿、农场、餐饮,为村里带来研学、运动、康养等各种新业态。
原住民、“新村民”共建共享,共同推动龙尚村持续升级蝶变——昔日人气冷落、日渐凋敝的小山村,资源越来越多、产业越来越旺、人气越来越高,近年来接连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一系列荣誉。
在南京乡村,像查丽这样的“新村民”还有很多。52岁的祝英昆放着城里的房子不住,已在江宁苏家理想村扎根7年。
作为南京美丽乡村代表,江宁苏家理想村2019年正式开村,祝英昆是村里第一批“新村民”。她在这里建起了一家民宿,取名“良竺艺术农场民宿”,将烘焙课堂、艺术展和乡村生活融合,吸引更多的人发现乡村之美和乡村价值。因为主题鲜明,“良竺艺术农场民宿”今年获得国家级丙级旅游民宿认定。
祝英昆(中)在教授香篆手法。
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在苏家理想村,祝英昆拥有了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年,儿子从国外留学归来,也到民宿帮忙,负责制作西餐和烘焙。”说起现状,祝英昆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和祝英昆不同,冯顾城的理想生活是当一名每天和新鲜蔬菜打交道的“新农人”。在溧水和凤镇乌飞塘社区,35岁的冯顾城已经种了10年的地。大学毕业后,冯顾城进入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工作。
每天凌晨4点,他都会准时起床,洗漱完毕赶往种植基地,和同事们一起整理、打包当天需要配送的蔬菜,配送车开走后,他接着给大家开晨会,安排一天工作并分配具体任务。
除了外出开会参加活动,冯顾城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农业种植技术、学习农业经营管理知识。上个月,他在全国首届农业经理人技能大赛中代表南京“新农人”参赛,获得二等奖。
冯顾城(中)与南京农机所的专家讨论辣椒长势。受访者供图
“新村民”广义概念指“没有本村户籍,但因工作、创业或生活在本村超过半年的人群”。南京大学创意农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庄桐介绍,南京的“新村民”包括从城市到乡村创业、就业、康养的人群,还包括政策推动的下乡人才等。
虽然“新村民”没有本村户籍,但他们长期居住、生活在村里,参与村庄建设,对城乡融合、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起到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在南京,近十年来“奔村”的都市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汇聚起一股时代的洪流,成为跃上乡村振兴舞台的一支生力军。据南京市农业农村局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江宁、溧水、栖霞、浦口、六合、高淳等地已吸引“新村民”近万人,其中包括南京培育的农业农村“头雁种苗”380名、“双创带头人”1355名。
“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既能享受城市的现代生活,又能体验乡村的风土人情”,这是“新村民”赵冰娜对浦口不老村的评价。
赵冰娜2005年从老家河南来到南京求学,大学毕业后从事儿童图书策划编辑工作,长期伏案辛劳让她经常眼干、眼涩、精神压力巨大。为平衡理想和生活,她节假日常到不老村徒步,慢慢喜欢上了这里,于是决定留下来创业开民宿。
“今年1月签约入驻,9月底装修完毕对外营业,在村里待的这段时间,眼睛不干不涩,身体的疲惫感也消失了,精神状态特别好。”赵冰娜说。
对“新村民”的吸引力持续攀升,缘于南京乡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南京地形“六山一水三分田”,低山丘陵岗地面积占比60.8%,江宁龙尚村、浦口不老村、溧水石山下村等乡村风景秀美、底蕴深厚,距离主城均在一小时车程之内。
“新村民”赵冰娜。受访者供图
其次,为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南京十年前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持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在全市域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涉农区实现三级甲等医院全覆盖,轨道交通在全国率先通达所有郊区,先后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1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2800多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超过90%。
2019年12月19日,南京溧水、高淳所在的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名单,南京以此为契机,大力支持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集中力量点上突破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持续鼓励高校毕业生、教科文卫等领域人才向乡村流动,为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开通“绿色通道”,迅速打开乡村发展空间。
“舒适的生活、广阔的舞台、便捷的城乡互联,是吸引‘新村民’奔赴南京乡村的三个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凌啸分析,南京乡村不断涌现“新村民”,说明南京的人力资源正逐步呈现城乡双向流动的新趋势,这种城乡人才互惠格局对于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庭院,悠然田居,一半是工作,一半是生活。现实版‘归园田居’,一定会让我们迸发无限创意灵感。”对于“共享小院”的未来,查丽充满期待。
内容来源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周爱明 孙秉印 胡英华 刘全民
图片来源 | 江宁文体旅、文旅浦口
编辑丨刘蓓
校对丨桂宇、苏芮
审核丨宋柏
点赞+在看
分享小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