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其中,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就落地江北新区。自落地以来,这个“国家级中心”怎么建设、进展如何,一直备受瞩目。
近日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
(后简称“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
正式揭牌启用
仪式现场
分中心负责人吴昊
为大家介绍了最新建设情况
载体准备就绪
“四大中心”开始建设
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位于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内,目前,分中心的增量运营载体现代产业中心总建筑面积33.7万平方米,共计11栋楼。分中心转化平台以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已有超14亿元科学设备。
“现代产业中心内,除了建设转化平台之外,正在规划设计展示中心、数据中心、交易中心及路演中心这‘四中心’。”吴昊说,“目前,已选定10号楼作为‘四中心’承载地,场地能够同时容纳不少于150人参观,举行200人规模的路演、会议。”
其中
展示中心将直观、生动地呈现全国高校相关领域的创新成果及转化成效;
数据中心将汇聚转化成果、转化需求、成功案例等信息情况,并凭借强大数据基础平台为高校研究与产业需求进行分析匹配;
交易中心不仅能链接供需双方、促成成果转化“交易”,还集合了知识产权保护、早期法律援助、协调法律纠纷等综合服务功能;
路演中心将为校企对接、项目路演、成果推介、人才技能培训等论坛会议、交流座谈提供空间支持,塑造特色品牌。
四大中心的建成不仅标志着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将成为推动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核心纽带和关键举措。
资金+服务
12项政策齐发布
除了硬件设施之外,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还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更好帮助“科学家们”安心创业。
据悉,分中心一次性发布了5项资金支持政策+7项创新服务政策,能够贯穿高校科技成果从课题到落地产业化的全过程。
5项资金支持政策+7项创新服务政策
5项资金支持政策包括早期项目启动资金管理办法、早期项目融资担保支持措施、科技保险支持措施、银行信贷支持措施、支持分中心建设的专项集成政策。
7项创新服务政策包括早期项目知识产权服务、生物医药前置审评服务、高校研发物品快速通关、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高校研产科技伦理服务、高校成果医企协同互助、高校成果共性平台共建等举措。
“这些资金支持政策,主要满足不同阶段的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相比于现在的天使基金,我们早期的项目资金支持还要更靠前。”吴昊举例,比如分中心推出的“概念验证保”,可以从技术的概念验证期间就给予保障,一直到产品市场化的全生命流程,是全国首款针对高校概念验证阶段的综合保险保障。
首批12个转化项目已经落地
如何将更多高校科技成果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如何推动更多高校和科研院所
来江北新区落地转化?
作为衔接科技链和产业链的桥梁
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近几个月来,分中心上下都忙着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进“院”(医院),与高校科研院所展开深层次沟通的同时,联络上百家医药企业了解需求。
“截至目前,我们已拜访高校58所,遴选高校成果601项,收集企业需求128条。”在吴昊的工作台上,一叠以企业、医疗机构为主体的需求“问卷”和以高校为主体的技术“答卷”,每天都在变厚。当一个校企联合攻关问需机制逐渐闭环,项目便纷至沓来。
就在不久前,分中心迎来首批“创客”——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院长顾忠泽教授团队带着技术进驻中心,在此进行进一步成果转化。
同时,中医药应用技术项目、卓越工程师基地、靶向蛋白药物等项目已确定入驻。
据介绍,已有12个项目落地于此,待落地项目27项。
不只是项目落地,分中心还在探索新的路径,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铺平道路。
与更多高校“结盟”、合作转化
吴昊介绍,分中心已联合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多家高校,成立脑机交叉平台、东南大学江北医学科研转化中心等8家转化平台。“未来,这些转化平台不仅仅是我们双方合作,大家都可以借力平台嫁接商业资源、拓展高校资源,这其实是一个双向的互动。”
布局建设10个技术平台
组建一支高学历、高效率的
技术经理人团队
……
在分中心的“计划表”上
还有许多工作“未完待续”
💪💪💪
以本次挂牌运行为新起点,向着“全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速集聚转移转化,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高地”这一目标,吴昊和伙伴们都信心满满。
内容来源 | 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生物医药南京分中心
编辑 | 巢宸舒
校对 | 刘蓓、史又月
审核 | 陈新洋
点赞+在看
分享小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