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水:“四招解四结” 绘就和谐画卷

汽车   2024-12-23 17:04   重庆  


近年来,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靛水街道五湖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四招解四结”闭环管理工作法,以干部的“铁脚板”、群众的“热心肠”、热心人的“婆婆嘴”和全力以赴“扭到费”的工作作风,多方协同、多元解纷,让群众获得感摸得着、幸福感听得到、安全感看得见,在彭水新城建设中创建起一道新“枫景”。


  用“铁脚板”量“怨结”
  12月11日,靛水街道五湖社区3组网格员候胜周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看看群里有没有村民发的信息。他说,在与群众聊天中,能及时了解居民的动态,因此,将“家常里短”做成每日“打卡”,成为他的习惯。
  候胜周是五湖社区人,以前在外务工,2013年返乡后就在五湖社区当起了网格员。“家里需要照顾,家门口也能找到事做,回来后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候胜周说,回到社区后,他被聘为网格员,从此便开始练就一双“铁脚板”。
  五湖社区3组常住人口有500余人,辖区重点项目较多,很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定期上门走访沟通,了解网格内居民利益诉求,帮助解决困难。”候胜周说,通过“铁脚板”行动,有效消除了网格员巡查盲区,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将很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们立足预防,充分发挥网格的‘前哨’和‘探头’作用,处理好群众的心头事。”靛水街道政法委员徐玲说,如今,靛水街道五湖社区实现网格化走访全覆盖、圈群化管控无禁区,有效提升了风险隐患前端感知力,为对症诊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干部的“铁脚板”量实量细群众“心头结”,做到“底数清、隐患明”。
  今年以来,靛水街道各网格员充分发挥“铁脚板”的作用,共为群众解决了用电、用水、证件办理、养老保险参保及退休、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800余件次,累计走访摸排潜在的矛盾纠纷1000余件次。


  用“热心肠”化“气结”
  “大家居住的地方,要共同爱护才好呢。”近日,董世均在小区散步看到凳子一处被弄坏,他遇到人就耐心地和大家说起来。董世均居住的小区是位于五湖社区的安置房小区,他也被居民们称为爱关心事的“热心人”。
  董世均是五湖社区原党支部书记,2021年退休后长期居住在五湖社区。他在五湖社区工作40年。“我一直在这里工作,社区居民都是老熟人,知根知底,有时候开展工作就更方便,大家也愿意听。”董世均说,虽然自己退休多年,但一直关注着社区的发展,总爱到居民委办公室走走看看,时常到居民家中坐一坐,和大家一起聊聊天,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他也经常“捡”点活路来做。
  比如,前段时间化解的一处坟墓搬迁的问题,就是他在半路捡来的活儿。当时,两家人因为坟墓搬迁交通通行的问题闹起了矛盾,双方互不相让,各说各的理。这件事正好被董世均撞见,他便主动上前问明原委,最后在他耐心细致地劝导下,两家人握手言和。
  像董世均这样的“热心人”在靛水街道还有很多,这得益于靛水街道在促进乡村治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探索组建“五老”自治队伍、“新城老好人”“居民议事会”、志愿者队伍等“N”支力量,充分发挥其民情熟、热情足、接地气的优势,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参与宣传、解纷等工作,以“人熟事清”“亲情化解”等方式,实现“就地消化”,全力疏通群众“气结”。


  用“扭到费”解“事结”
  五湖社区位于彭水新城,是新城建设的核心区域,辖区内有学校、交通、医院、房地产等多个重点项目建设。长期以来,五湖社区针对征地拆迁、重点项目推进等工作中不同的群众诉求,立足社区实际情况,坚持在观察中“号准脉搏”、在心理上“转换角色”、从细微处“寻求突破”。
  “项目越多,事情越多,工作也就越复杂。”五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居民委主任宋朝武说,征地拆迁、青苗补偿、土地丈量等很多基础类的工作都落到了社区,事情错综复杂,没有耐心和方法,是很难啃下一个个“硬骨头”的。
  比如,在新城主干道建设上的一处征地拆迁,一干就是9年。社区做了不少工作,很多人建议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但是,在宋朝武等社区干部和街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上门不低于50次,先后多次找当事人协商解决,前往外地与其他家庭成员沟通,反反复复做工作,在最后关头,终于解决好了征地拆迁问题。
  基层工作很复杂,很多工作都需要有“扭到费”的精神,不厌其烦、耐心细致。针对群众对政策掌握不清、了解不透的实际,社区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不厌其烦的工作作风,因户施策、逐一入户做实思想疏导和政策宣讲,“齐心协力、传柴把火”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力以赴解决好群众“事结”。
  彭水自新城建设以来,靛水街道五湖社区完成房屋拆迁1562栋477840.63平方米,搬迁坟墓5773座,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余个,有效助推新城建设提质提速。


  用“婆婆嘴”疏“心结”
  五湖社区综合专干向燕,在社区工作多年,她说,社区工作就是不停和居民打交道的工作。而练就一张“婆婆嘴”就成了必修课。
  “不要急,有啥子事情我们慢慢说。”这是向燕日常化解矛盾纠纷的口头禅。向燕说,本来急性子的她,自从在社区工作以后,也慢慢“熬”出了耐心、细心与恒心。
  “‘婆婆嘴’还是有用,前几天侯某和侯某某因为院坝的边界问题争执不休,我们通过每天上门调解,与两位中间人共同劝导,总算把他们两人说通了。”向燕说,基层矛盾纠纷,很多时候都是“想不通”,把关键症结找到,在不停地劝说下,有时候就能做到“药到病除”。
  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五湖社区始终立足法治,依托“苗乡说事”平台,坚持对已调处的矛盾纠纷开展全覆盖的“回头看”,通过普法宣传以及“三登门五拜访”等接地气的方式方法,巩固调处成果,用“婆婆嘴”下足功夫让双方当事人“握手言欢”“事心双解”,有效疏通群众“心结”,实现了矛盾纠纷的闭环管理,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社区干部练就一张‘婆婆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越多越好。”徐玲说,基层干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一学“婆婆嘴”,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做到百问不厌,百说不倦,用自己的辛勤努力,换取广大群众的称心如意。


代佳兴

作   者:赵   勇  杨丽媛

编   辑:吴炳霖

责   编:黄智宇

总值班:杨元忠

总编辑:冉显东

彭水融媒
为您提供权威的彭水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