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垭:党建领航产业兴,乡村蝶变焕新颜

汽车   2024-12-30 09:53   重庆  


仲冬时节,天虽寒冷,但走进大垭乡大垭村高山蔬菜及烟薯套作示范基地,却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意,甘蓝正处于收获的季节。

大垭乡蔬菜基地。谢云芳 摄


筑牢发展“桥头堡”


党建引领如同一根红线,贯穿大垭乡乡村振兴全过程,为各项事业稳健前行提供坚实保障。

数字重庆建设在基层落地开花,党群合一网格化管理体系依托基层智治平台高效运转,“N”种力量汇聚整合,日常巡查走访机制严密高效。“一表通”融合三维实景地图与海量感知设备、视频监控,让分析决策有了“智慧大脑”,乡村治理愈发精准科学。

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扎实有力,从精准查选到精心培育、从严监管,一套完备流程打造出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后备队伍,优质农村干部梯队已然成型,为乡村长远发展蓄足“源头活水”。

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在制度落实中不断增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生活严肃规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着力点,建立财务制度,启用监管系统,村级集体经济账目清晰、运营有序,真正发挥党建促发展、带民富的关键作用。

大垭乡在乡村振兴征程上步履铿锵,产业发展硕果累累、和美乡村魅力彰显、党建引领坚实有力。未来,大垭乡将继续砥砺前行,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勇攀高峰,书写巴渝大地乡村发展的璀璨华章。



奏响欢乐“致富曲”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大垭乡立足本土资源优势,深挖潜力,多元布局,打出一套特色产业“组合拳”,激活了农民增收的“动力源”。

高山蔬菜,撑起“绿色钱袋子”。大垭村平均海拔1100米,清凉宜人的气候为高山蔬菜产业铺就天然温床。曾经,村里80余户农户的撂荒地沉睡无声。自2017年起,村“两委”巧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集中流转土地500余亩,完善水利、修路架桥,唤醒“沉睡土地”。

“村集体+种植大户+农户”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种植大户曾技强流转100 亩土地大展拳脚,轮番种植甘蓝、辣椒等作物。同时,曾技强运用订单销售打通市场销路,不仅盘活撂荒田,还带活生产用房、冻库房,全村200余人借流转费、劳务费鼓起腰包,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00万元。

甜蜜蜂业,酿出“致富蜜罐子”。在向家寨,蜂农向尚仲忙碌其间,300 多群蜜蜂嗡嗡作响,演绎着甜蜜事业。从外出打工返乡摸索起步,到拜师学艺、入职蜂企“追花逐蜜”,向尚仲积累一身过硬本领。

同时,向尚仲还巧用网络、抖音直播分享养蜂日常,土蜂蜜供不应求,线上订单纷至沓来。不仅如此,向尚仲还开启代养合作模式,带领周边农户共赴“甜蜜路”。如今,全乡4000多群中蜂“振翅高飞”,200余户农户参与,年产值约300万元,“甜蜜经济”势头正劲。

经果林、林下土鸡、中药材黄精、黑花生等产业也多点开花,传统产业根基稳固,特色产业拔节生长,“一村一品”格局显现,农产品附加值一路攀升。



雕琢乡村“高颜值”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大垭乡在产业腾飞之际,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让乡村既有“颜值”,更具“气质”。

人居环境整治掀起热潮,秉持“清、保、改、美”理念,一场场村庄清洁行动如火如荼。污水治理稳步推进,垃圾分类有序铺开,乡村角落从“脏乱差”迈向“洁净美”,群众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大垭乡还采取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养习惯、以习惯化新风的举措,为实现以“小积分”带动“大文明”,持续推动积分制转化,“积”发乡风文明新活力。

“保持环境卫生,不仅让自己看着心情舒畅,还能通过积分兑换一些小奖品。”木蜡村1组村民马群英高兴地说。

只要做好环境卫生、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遵守村规民约等都可以加分,村民通过这些行为即可积攒积分兑换物品。大垭乡政府工作人员说:“通过开展系列文明新风活动,让村民不仅物质富足,更要精神富足。”

淳朴乡风拂面而来,宣传队伍每周 2 次巡回宣讲,将文明新风送进千家万户。“自治、德治、法治”深度融合,“家风家教家规家训”落地生根,乡贤评选、微宣讲、苗寨龙门阵等活动好戏连台,“六尺巷”故事口口相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相互浸润,滋养百姓心田。


代佳兴

作   者:李光泽

编   辑:杨   

责   编:黄智宇

总值班:李大明

总编辑:冉显东


彭水融媒
为您提供权威的彭水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