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浙江华侨控股公司的爆雷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报道,华侨控股的三名高管因涉嫌集资诈骗潜逃,造成公司未兑付金额高达70多亿,其中包括黄金租赁业务的40多亿资金,相当于5吨黄金的“蒸发”。
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去年9月5日。当时,华侨控股的一项5000万黄金租赁订单未能在约定时间内兑付,随之而来的是员工和投资人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公司的高层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失联,一个接一个的隐秘出逃使得企业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境界。许多人因相信公司的信誉,甚至抵押房产投资,这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背负了巨额债务,甚至倾家荡产。
11月9日,创兴资源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余增云因涉嫌集资诈骗,被立案调查。
46岁的余增云,刚刚入主创兴资源不到两年,此次涉案主体是他运作多年的华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侨控股”)。这家公司在侨商资本中颇有影响力,从高管到员工,再到客户,不少人员有海归背景,主营业务涉及基金、私募、资产管理等,最知名的理财产品是“黄金租赁”。
员工提供的华侨控股过往项目中融资方质押黄金的工作照
根据员工提供的爆雷前夕9月2日的内部数据清单,未兑付的金额规模总计约为70多亿,其中黄金租赁业务未兑付的资金有40多亿,以700元/克的黄金价格计算,这相当于5吨黄金“不翼而飞”。
同时,“飞走”的还包括余增云在内的三名高管,已经秘密潜逃海外。随着爆雷两个月以来的事件不断发酵,华侨控股留下的烂摊子,落在员工和投资人身上。在普遍的银行低利息时代,因为相信华侨控股自身背景以及宣称的和“中国黄金”合作方式——能有7%-8%的年化收益,很多人甚至借贷、 让亲朋好友都投钱进来。不少员工直接将工资转入其中期望获利,最终发现自己不仅变成“免费打工”,而且因为背负债务,还赔进了自己的下半生。
随着经侦调查的逐渐展开和中国黄金相继的撇清关系,他们越发陷入疑惑,为什么曾经在宣传里的“密切合作伙伴”中国黄金突然宣告没有“任何合作”。他们搜集到的华侨系和“中国黄金”方的银行流水回执单等数据,为什么被认定是假的。不少员工产生一种楚门世界的崩塌感,陷入“真假难信”的漩涡。
据员工们反映出,华侨控股“黄金租赁”业务的运作极为复杂,投资人初期所投的资金并未按照承诺用于购买黄金或进行真实的投资。而是流入了众多海内外关联公司的“壳公司”,这一过程中涉及大量虚假协议及伪造的公章,导致投资人信任的破裂,沉重的经济损失随之而来。
对此,华侨控股的主营业务及其背后的人员背景则进一步复杂化。该公司在侨商资本中颇具影响力,其业务范围涉及基金、私募和资产管理等。很多高管都是海归,原本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信誉和市场知名度。然而,这一切似乎并不能掩盖其潜藏的风险。
在中国黄金发布的公告中,明确表示从未与华侨控股有过任何业务合作,并指控华侨控股方所持有的协议为伪造。这一反应并没有缓解投资人和员工的疑虑,因为许多员工发现自己在华侨控股所持的投资和资金流动记录中,存在许多无法解释的资金流向和往来。
与此同时,关于《黄金租赁》业务的细节也浮出水面。根据员工提供的数据显示,华侨控股投资的黄金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融资方式进行的,而这并不符合传统的黄金投资逻辑。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高收益吸引投资者的黄金业务实际上隐藏了巨大的资金风险。投资人在看到高额回报的同时,也往往忽视了潜在的诈骗隐患。
在经侦披露更多信息前,这些黄金理财是否存在,投资人购买黄金的资金去向何处,依然成谜。员工即投资人们从警方处了解到已查明资金流向了华侨系的壳公司。但这些壳公司的资金收到钱后,最终转向何处,尚需等待最终调查结果。综合自搜狐、风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