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元朝是由蒙古族人建立的,他们根据职业性质,将百姓分为十级:
一、官(政府官员)
二、吏(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
三、僧(佛教僧侣)
四、道(道教道士)
五、医(医生)
六、工(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七、匠(低级手工技术人员)
八、娼(妓女)
九、儒(知识分子)
十、丐(乞丐)
将之前儒家文化备受推崇的知识分子放到第九级,是一种大大的颠覆。
“臭老九”这个词则是在清朝嘉庆年间被发明出来,在建国后文革的时代被发扬光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些人大都恢复名誉和工作,再次强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有了发挥自己作用的机会。
1978年著名诗人徐迟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介绍数学家陈景润。那个时代许多青少年的理想都是成为数学家和科学家,整个八九十年流行的说法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个时代,专家基本上等同于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只有做科学研究的人,才能被称呼为专家,专家最牛的称号是“院士”。
但有识之士却发现,科学、技术、工程神马的并不一样,也不适合将许多最牛的人都归到科学家的院士里面。
所以在1994年,中国又成立了一个“中国工程院”,把那些做土木、水利、冶金、医药卫生、农业等各领域工程的顶尖人才汇聚起来,评选“工程院院士”。
中国社科院还有评自己的学部委员(建国后科学院的院士也有很长时间都叫学部委员),他们的定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内的最高学术称号,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精英群体,为终身荣誉,地位相当于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些人无疑都是各领域的顶尖专家。
大致可以看出来,传统的专家认可通常有以下特点:对于技能型人才里面的高手,更容易被认可为专家;
研究领域的人容易被认可为专家(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这些人的使命是创造新知识);
理工农医这些专业的人容易被认可为专家,而管理上的人则官方的认可较少。在中国工程院设置了工程管理学部,可以算作工程管理方面的顶尖专家认定(不幸的是,这个部门的院士也是被诟病最多的)。
传统认可的专家主要是那些依赖于个体干活和完成任务,而管理工作却需要依赖于他人完成任务达成目标,所以传统的专家认定很少考虑管理人员。
概因其个人价值评定较难,更多的依赖于实践而非成熟的理论,环境、文化、对象对于结果的影响较大,测量难度很高。
但事实上,在管理上也一定有水平高低之分,同样是县委书记有人做的游刃有余并且绩效斐然受人尊敬而有人则做的怨声载道,这背后一定有原因;同样的一名HR经理也有高下之分,这其中也有自己的规律和原因。
对应于体力工作者,德鲁克提出了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我们简单定义为:以处理信息和知识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程序员、编辑、销售员、政府雇员、教师等等都是知识工作者,能读到这篇文章的人大部分也是。
这里的处理包括知识的生产(譬如科学家),也包括知识的传播(出版)、利用(譬如工程师)等活动。
但同是知识工作者,差异也会很大:一名在10086接线的客服代表与一位做风险投资的大佬,都是在做处理信息和知识的工作,但他们工作对于信息和知识的使用与创造要求却迥然不同。
所以有必要对知识工作者进行再分类。由于目的不同,对于知识工作者的分类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相关的研究也有很多。
这里只根据2个维度去分类:
1、知识工作者工作中需要的协作程度:个人独自完成还是需要协作完成;
譬如医生虽然对于疑难病症也会会诊、请教其他人,但他们的大部分日常工作都不要依赖于自己做判断。而销售总监可能也要去亲自卖东西,但其核心价值是要依赖于他所带团队的绩效。
医生这个职位所需要的协作程度较低,而销售总监则需要的协作程度高。
2、知识工作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的程序化程度:有章可循还是需要临机判断。
对于公民而言,应该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于政府而言,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所以大部分政府普通公务员所办理的事情,都是程序化、有章可循的。但有的工作,则完全无章可循或者需要临机判断。譬如医生,每次都需要基于患者的检查指标进行判断。
基于以上2个维度,结合起来会形成四类角色:
您属于哪一类?
全球知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个理论也成为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以下8项组成: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每个人都有这8项技能,但不同的人可能擅长其中的几种,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而传统的教育过多的强调了语言、数学、逻辑智能,对擅长于其他智能的人是不公平的。当然,这些不同智能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天生的,它们要依赖于环境和教育因素,需要经过学习、实践来提升。
从知识工作者的角度说,四种角色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智能支撑,譬如对于协作要求很高的岗位,需要较强的人际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对于判断和决策要求很高的岗位,则需要数理和逻辑智能多一些等等。
但在每种角色上,那些真正下功夫学习、实践并思考的人们,都有机会成为专家!在实践中也是如此,各领域都有让同行钦佩的人们,这些人无疑不是在知识、思维和实践上有过人之处的。(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511956894 与他联系或加入他的【二班】)
该文内容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点击【阅读原文】直达京东购买。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511956894 与他联系或加入他的【二班】
@关注知识管理中心公众号:KM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