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全面、系统阐释了中国推动能源转型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10年来,中国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破解了资源环境约束,还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哪些新跨越?呈现出什么新特点?记者采访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昇。
问: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的能源转型中扮演
什么角色?
李昇:10年来,中国大力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光伏正加速成为清洁能源供应的主力军。
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的40%。可再生能源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从2013年的20%提升到32%,着力推动转变了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路径依赖。
风电光伏跃升发展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10年增长了10倍,为全球新能源发展树立了标杆。
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得到科学统筹,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和大型水电站升级改造。10年来,我国常规水电装机增长了1.1亿千瓦。
此外,在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兴领域也展开了积极探索,丰富了中国的能源供给多元结构,也为全球新兴能源开发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借鉴。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煤电,正在由能源电力供应增量的补充逐步转变为增量供应的主体,有力推动我国能源低碳转型。
问: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创新取得了
哪些新突破?
李昇:10年来,中国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加强科技攻关,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已经建成了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技术创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凸显,陆上低风速风电、海上大容量风电机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效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领先,水电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全产业链体系全球领先。
创新驱动成本持续下降,中国已建立起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
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适用场景不断拓展。近年来,中国推动研发低风速、低温型、抗台风、高海拔等系列化风电机组,新型储能在源、网、荷各环节实现多元化应用,水电工程建设向智能化迈进。
问:如何看待中国能源转型的全球贡献?
李昇:10年来,中国在持续推进自身能源转型的同时,积极做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贡献者,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与各国共谋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清洁能源的治理和合作,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分享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经验和做法,为全球清洁能源治理和合作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积极推动绿色能源国际项目合作,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打造高水平能源合作平台,与9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政府间合作关系,着力推动区域能源合作。
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国不仅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碳排放强度的显著下降,还通过技术和产品输出帮助其他国家降低碳排放强度。
中国将继续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保障能源安全基础上,加速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清洁能源保障支撑,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