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位山大哲学专业本科生,出书啦!

学术   2024-10-12 00:00   陕西  




S D U



东方出版中心首次出版英国学者安德鲁·鲍伊的著作《谢林与现代欧洲哲学》中文译本,这对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专业的三名学生来说,并非一个普通的书讯。自2022年起,在学院王丁教授的指导下,作为本科生的他们开始翻译这部英语学界谢林研究的经典之作。整个翻译过程历时两年多,经过四次全书校对、七次译稿大修,最终完成了这本近二十万字的译著。这本书见证了他们的自我磨砺与沉潜致思,而严格的文本处理和翻译训练也为他们在学术道路上的精进播下了种子。


让我们一同聆听这三位译者的故事——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19级本科生田佳润、2020级本科生孟德誉和杨萌萱,见证他们在“译路”上经历的困难与欣喜,也见证这一相互促进、相互鼓励、共同进益的学术之途。


田佳润:科学的事业一定是“have to do”



田佳润,毕业于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现为2023级硕士研究生。


当谈及这段翻译之路时,田佳润说:“科学的事业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可能谈不上‘must do’,但一定是‘have to do’。”通过参加“览岳”哲学本科生论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哲学项目、“然登”学术沙龙等活动,田佳润具备了一定的学术实践能力,并在偶然间迎来了这次宝贵的学术训练机会。“我们是‘无知者无畏’,一拍即合,决定以译促学。”


安德鲁·鲍伊的这本著作理论覆盖面极其广阔,在细节论证上又独到精微。“读中文译本,尤其是读用语流畅的译本时,很多细节和小问题都在阅读中被一笔带过或掩盖。但当自己尝试翻译一本专著时,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并不简单。”在与异语言的互相照面与碰撞中,同一个单词可能因翻译的一字之差,呈现出的意思天差地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翻译工作,不仅对田佳润的译笔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也让他在翻译实践中切身体会到了探寻学者思想的乐趣。


“一路走来,感觉自己像一名侦探,搜寻蛛丝马迹破案,非常有趣。”译笔一触纸,使命感油然而生。一遍遍地去做、去改,才能无愧于作为一名哲学专业学子的使命“have to do”始终镌刻在他的心间。


孟德誉:共攀科学高峰



孟德誉,毕业于山东淄博实验中学,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现为复旦大学哲学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


青少年哲学项目组和本科生论坛等学术实践的经历,为孟德誉走上专著翻译之路奠定了基础。理解德国古典哲学本身的语境很有挑战性,这要求译者对整个哲学史及其内在逻辑有一定的掌握,也要求译者在阅读中能深入原著的语境,把握其语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含义。


回顾这段经历,孟德誉说:“到最后一次交稿时,围绕这本书的汉译工作已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历经数个稿本,多次删改,王丁老师更是组织了十几次讨论会,针对翻译中的诸类问题和术语译法,开展了详尽的讨论商榷。”在翻译过程中,层层深入的译介工作让他接触到更多的专业领域。“在碰到一些其他专业的内容时,我请教过物理学、文学和英语专业的老师同学,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


这段专著翻译的经历使他进一步认识到,要想做好翻译工作,必须要有深厚扎实的文本基础,对不同语境下语词含义的灵活辨别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学术定力,更使他明晰了自己的学习规划。“未来,我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进行学习研究,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杨萌萱:朋友!到广阔天地去



杨萌萱,毕业于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现为2024级硕士研究生。


杨萌萱曾担任学院学生会的学术部部长,在“乐智者”青少年哲学课堂讲台和哲学论坛答辩席上也有他的身影。得益于学院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他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帮助他走上了专著翻译的“远征”之路。


大三时,杨萌萱对学习哲学专业有些迷茫。王丁老师告诉他:“要在科学的客观化进程中寻求自我的实现。”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他重新拾起求知的渴望。翻译外文专著对于一名本科生而言,是一场漫长的攻坚之战,从古典到现代复杂理论图谱,他需要不断学习,一边研究一边翻译,通过阅读相关著作和论文,逐步充实自己的知识背景,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深入地学习研究性文本,使杨萌萱在学习哲学论证上获益良多。在吃透文本的过程中,他看到“作为一名学者,应当如何进行论证,如何重组论证,如何为某一观点辩护,如何绝非出于幻想地联系起不同哲学家的思想脉络”,也深感这段翻译经历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参与到作者所处的论证中,与作者切磋观点,是这段翻译旅程中独特的风光。杨萌萱与另外两位同学一起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不论过程如何,哪怕我们有过争论,这些都是友情的见证,激励我们成长。来吧,朋友!到广阔天地去!’”


王丁教授:在学术“实操”中砥砺自身



谈到指导三位同学参与专著翻译的初衷,王丁老师说:“让他们有机会去了解如何真正地‘做学术’。”他认为学术研究能起到一种自身砥砺的作用,它要求学生深入到事情的内核。“为什么许多人会认为哲学是一种枯燥的观念游戏?”这是王丁老师在与哲学专业打交道的十余年间曾疑惑的问题。“在学院组织‘览岳’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上,我看到许多同学和老师们就一篇论文、一个论证废寝忘食,我领悟到,尽管哲学是一门偏重观念的学问,但这不代表它没有‘实操性’。”


王丁老师认为,哲学的“实操”就在于能读懂别人的观点,理解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来说,精确的翻译能力不可或缺。翻译并不是一个词对另一个词的含义转换,而是一种整体性的语言系统和思维系统对另一种系统的“消化”,并在这种“消化”中经受检验,正是这种内含于翻译的系统性训练,要求研究者下足功夫,跨过这道“窄门”。


《谢林与现代欧洲哲学》是王丁老师主编的“谢林及其影响”丛书之一,在指导三位同学写作学年论文的过程中,王丁老师决定将此书“顺便”交给他们做一个尝试。随着翻译工作的推进,三人从被指出问题,到不断提出更深刻具体的问题,让他颇为惊喜。“没有想到效果比预想中的好。”“这本书是我十几年前读的第一本谢林研究专著,如今在我的指导下由我的学生翻译出版,也算是一种缘分和师生之谊的见证吧!”王丁老师也发出邀约,欢迎有志于做相关研究,并有一定外语基础的同学继续向他们学习。


学术研究需要实践,需要接续不断地培养与训练,需要夜以继日的思考,也需要社会和学术共同体持之不懈的努力。他们汇聚在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共同完成这样一份工作,不仅是师生之谊的亲历者,亦是山东大学人文学术之河漫漫长流的见证者。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于1999年,由原哲学系和社会学系合并而成。目前设有哲学和社会学两个一级学科,均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其中哲学学科为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学科,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特色优势学科、“双一流”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社会学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也是山东省唯一的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拥有“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基地”和“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基地”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办《周易研究》《犹太研究》与《中国诠释学》等重要学术刊物。


学院现设有哲学、宗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哲学和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技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宗教学、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工作、人类学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


学院拥有哲学专业(强基计划)、哲学拔尖2.0基地、PPE新文科基地班等特色培养。

● 哲学专业(强基计划)每年招收20人,本—硕—博衔接式培养模式,拥有完善的导师体系,实行小班化教学,具有完善的进出机制。

● 哲学拔尖2.0基地每年在全校新生中选拔20人左右,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比例达50%,拥有完善的导师体系,实行小班化教学,具有完善的进出机制。

● PPE新文科基地班每年在经济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新生中选拔25人左右。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比例达30%,小班化教学。


近年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为加强哲学专业本科生科研性教学,培养一流的哲学本科生,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在课程学习和科研上给予学生全方位指导,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多次举办览岳”哲学本科生论坛,成立乐智者青少年哲学项目组,打造学院系列品牌活动“哲社问答”,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与交流能力。通过名师讲座、科研竞赛、学年论文、学习经验分享、知识竞赛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夯实知识基础和研究能力,突出了“哲学顶天、社会学立地”的学科特色。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山东大学本科招办

素材来源 / 山大视点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封面 / 耿子涵

编辑 / 周子桐

责编 / 姚慧璇 王嫣然

审核 / 宋沁潞


刀刀90后
我遇到你,有缘,有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