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复习提纲

教育   2025-01-20 13:11   云南  

政治 | 专业  专心  有态度  

▐ 欢迎关注☟☟☟
来源:网络  致谢!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

考点一 国家及其政权组织形式

一、国家是什么

1国家的本质

(1)基本要素:国家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

(2)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本质: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4)民主与专政

类别

民主

专政

区别

实质: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属性: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专政就是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联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5)我国的国家性质

内容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特点

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2认识国体与政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比较

国体

政体

区别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联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个国家的政体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变化

政体的影响因素

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代议制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二、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权力

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优势

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2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大致有如下两种。

   类别

关系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区别

国家元首产生办法

选举产生

由世袭的君主担任

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在议会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在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同时是政府首脑,有实权

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

形成原因

遵循民主基本原则建立起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产物

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

采用的国家

被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如美国、法国、德国等

少数国家采用,如英国、日本、西班牙等

联系

都是现代国家所采取的基本管理形式;相对于君主专制,是国家管理形式上的巨大进步

3议会制和总统制: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分为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

 

议会制

总统制

区别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国家元首的地位

国家元首拥有虚位,没有实权,职责多是礼仪性的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有实权

政府或总统产生的方式

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

总统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政府或总统与议会的关系

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典型国家

英国、日本、西班牙、瑞典、挪威、意大利、德国、芬兰、印度、新加坡、加拿大

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印度尼西亚

联系

都实行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都是资产阶级的政体形式,实行的国家都能有效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考点二 政党和利益集团

1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

产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标

掌握政权、统治国家

手段

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

特点

政党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议题有明确的态度和主张,这些往往体现在其政纲或党章中

(2)政党制度

 

具体形式

根本性质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人民大众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利益集团

含义

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

地位

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

利益集团不同于政党,它们不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而是在既有政治体制内进行完全合法的活动

途径

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

作用

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实质

实质是资产阶级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权力的工具

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考点一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1国家主权

内涵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地位

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

重要性

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表现

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在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

2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政权分层)

政权分层原因

最主要并起决定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

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如何分层

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

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我国的中央和地方

划分职权原则

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

具体

要求

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行政区域类型

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考点二 单一制和复合制

一、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区别

类型

单一制

联邦制

组成单位

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

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根据其权力集中的不同程度,单一制国家可以划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两种类型

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

特征

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典型国家

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英国

美国、德国、俄罗斯、印度、巴西

影响因素

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二、维护国家安全

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含义: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2)地位: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

(3)措施

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定制度自信。

坚持一国两制,坚定地维护我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实现台湾的和平统一,从国家结构形式上保证我国的政治安全。

2一国两制

(1)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一国两制的关系: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固有的,其唯一来源是中央授权。中央对高度自治权的行使具有监督的权力。

(3)要求: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促统。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

考点一 世界多极化

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成因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

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表现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意义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

2世界主要力量的表现

美国

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并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

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新兴国家

不断壮大,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中国、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中国

地位

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作用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经济、贸易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联合自强,成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考点二 国际关系

1认识国际关系

内涵

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内容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多方面

形式

复杂多样,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基本形式

依据

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国际交往

主要

方式

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

磋商,领导人互访,缔结条约或协定

规范

国际法规范着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维护

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遵守国际法

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国际竞争

背景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实质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趋势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

利态势,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2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1)复杂多变: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这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2)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衰弱不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3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原因

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的核心利益包括

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要求

国家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

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公民

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政治义务,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

考点一 时代的主题

1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

发展问题

区别

内涵

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重要性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

联系


 

2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

经济全球化各国贸易往来日益增强增进交流、加深相互依赖程度扩大经济上的共同利益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世界多极化

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

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国际协调机制

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

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多边主义深入发展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考点二 挑战与应对

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及推动和平与发展的举措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之上,凭借本国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或利用国际旧秩序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

贫富悬殊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全球性问题

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国际关系民主化

原因

面对影响和平与发展的诸多挑战,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

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

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肯定是不能成功的

要求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考点一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形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习近平外

交思想

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

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

体是习近

平外交思

想的核心

理念

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

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的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积极意义

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中国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考点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1)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2)目标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

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政治上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贡献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1)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中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考点一 认识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含义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贸易全球化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除了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也进入了交易范围并迅速发展

金融全球化

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2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因素

作用

客观要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提供动力和物质技术基础

根本动因

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必不可少的内驱力

体制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

打破国家和地区的限制,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

3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含义

跨国公司是指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企业

产生的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地位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其影响已经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实质

是一种经济组织,是国际性企业

经营的

直接目的

营利

积极作用

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消极作用

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考点二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1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表现

要求

机遇

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

2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方向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途径

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

方法

要完善全球治理,遵循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等原则,共同协商、加强合作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考点一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1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

2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1)坚持基本国策: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3)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3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相辅相成

独立自主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能够增强独立自主的能力。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自力更生

原因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求

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外开放

原因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要求

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考点二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一、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1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国际

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国内

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贫困走向小康,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

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第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第二,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2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共同

发展

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多边

体制

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开放

包容

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沿线

共荣

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1紧迫性: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问题十分突出。

2要求:国际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新的治理体系要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建立新的治理体系,并非要求将原有治理体系推倒重来。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只要它以规则为基础,以公平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就不能随意被舍弃。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

考点一 国际组织概况

1国际组织的分类与机构

(1)地位: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2)分类

按照成员的性质

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是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主要是团体或个人

按照地理范围

世界性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开放

区域性国际组织:成员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

按照职能范围

一般性国际组织:职能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专门性国际组织:具有专业职能,主要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门技术性活动

(3)机构

大会

一般来说,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是议事和决策机构,享有广泛的权力

执行机构

大会休会期间,部分成员组成执行机构,执行相关的决议,履行各项职能

秘书处

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

司法机构

有些国际组织还设有司法机构,解决成员间的矛盾、纠纷

2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作用

(1)国际组织的产生

产生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的日益频繁和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国际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的关注

(2)国际组织的作用

积极作用

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局限性

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个别大国倚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考点 联合国

性质

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原则

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应忠实履行根据宪章规定所承担的义务;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以不符合联合国宗旨的任何方式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照宪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给予一切协助;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使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项,但此项规定不应妨碍联合国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的行为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

机构

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作用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联合国发展系统主持召开联合国发展领域重大国际会议,从战略高度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

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

改革

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其改革应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考点 区域性国际组织

1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地位

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宗旨

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作用

欧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挑战

近年来,欧盟经受了主权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恐怖袭击、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等多重冲击,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

欧盟与中国

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②19755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四十多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

2亚太经合组织(APEC)

地位

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宗旨

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独特方式

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

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

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

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和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地位

由东南亚10国于1967年成立,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机制

东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和东亚峰会等机制,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中国与东盟

“101”“103”合作、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区域机制框架下,中国与东盟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201310月,中国倡议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2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4非洲联盟

地位

非盟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非盟的影响

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中国与非盟

中国重视发展与非盟的关系。中国与非盟在气候变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大国际问题以及非洲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非盟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积极支持中国。中国向非盟机构能力建设、有关维和行动和非盟总部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提供援助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

考点一 中国与联合国

1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创建

过程

中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复杂

曲折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但是,美国采用各种手段,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设置重重障碍

恢复

席位

197110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作用

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和使命,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

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考点二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1二十国集团

特点

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焦点

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地位

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

中国

与二

十国

集团

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中国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金砖国家

金砖

精神

金砖国家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与金砖

国家 

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作用

金砖国家不是封闭的俱乐部。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3上海合作组织

成立

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第一个

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上海精神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作用

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将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

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性质

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

投资方向

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运作原则

公开、透明、独立、问责

目标

精简、廉洁、绿色

作用

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高考政治
摩西老师,教你的不仅仅是知识! 高考政治,提高的不仅仅是分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