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话题】非遗瑰宝,广汉传承!12个项目成功入选第六批德阳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

时事   2024-11-14 17:02   四川  


“广汉龙狮舞、松林桃花会、

连山手工面制作技艺、汉州陶艺……”

近日

德阳市人民政府公布

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广汉市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

占总比40%,居区市县之首

广汉非遗家族再添重量级成员

  



(点击展开大图↓)



一项项非遗技艺
犹如一粒粒文化种子
深植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历经岁月洗礼
如今在广汉这片土地上
绽放出新的光彩
接下来
请跟随融妹儿的脚步
一同踏入这趟传统非遗文化的探索之旅
共同领略璀璨夺目的广汉风采

广汉龙狮舞

龙狮舞,这一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在广汉得到了生动传承与创新展现。广汉龙狮舞以其独特的游弋、起伏、翻滚、腾越等动态技巧,巧妙融合人体姿态与力度、幅度、速度、耐力,塑造出蕴含三星堆文化特色的龙形象,自2008年起便荣列广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期间,一至两次的大型传统表演已成为广汉不可或缺的文化盛事。遍布全市12个镇(街道)的龙狮队伍,通过代代相传、新老互促的方式不断壮大,并涌现出众多高手及自创的川派龙舞鼓乐与音乐,使广汉龙狮舞作为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品牌深入人心。2021年,广汉更凭借非遗龙狮舞项目,荣获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


金轮包公庙上九会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金轮镇秀才傅锡金为兑现上京考取功名后向包公学习的承诺,返乡时依河南开封包公庙内塑像,铸造了一尊八寸高的包公铜像,并在广汉老家重修庙宇,供奉全国第二座包公铜像金身。

自此,每年正月初九包公生日,金轮镇包公庙会专设戏台,上演大戏四十本,吸引数万群众参与。历经两百年传承,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晚至初九,群众们通过燃放烟花、戏台唱戏、吃寿面等方式,在金轮包公庙纪念包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轮包公庙上九会”民俗活动。


松林桃花会

广汉连山(松林)地区因地形适宜,桃树种植历史悠久,至清朝年间已规模达2000余亩,桃树总数超过30万株。花开时节,吸引众多游人观赏,逐渐形成了清光绪年间著名的“松林桃花会”,集观花、赏花、购花、赠花、踏青、祈福及土特产交易等民俗活动于一体。

1944年,著名画家张大千曾赞叹此地为“桃花之海”。1999年起,广汉市将松林桃花会升级为政府主办的桃花节,以“赏花、美食、文化”为主题,每年3月举办,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前来体验生活之美与花趣之乐。


连山手工面制作技艺

连山手工面,以“筋道滑爽、口感醇厚”的特点而闻名,其制作过程完全依赖于匠人手工揉制,从选料、和面、醒面、擀面、切面到煮面,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古朴而严谨的工艺技术。其中,冷、热水比例,水、面比例,添加食用油及扑粉的成分非常关键,承载着广大人民的生活智慧与民间艺术。世代相传的手工面技艺,历经时光磨砺,至今仍保留了原始而精致的手工操作流程,体现了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对美食与技艺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


汉州陶艺

陶艺源远流长,工精艺美,汉州陶艺传承人王万富,长年致力于陶艺鉴赏、收藏、制作、精研传统陶艺制法,多年来,采用上佳的粘性黄土复古各种陶俑、画像砖、佛像陶瓶等,其作品风格古朴、工艺精湛。其代表作品说唱俑、千手观音、汉陶组合等被国内上百所各级博物馆、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收藏。


广汉粑粑鸭制作技艺

粑粑鸭制作技艺,重点体现在“𤆵”这个字上。“𤆵”字是四川话中特有的汉字,指事物绵软的状态,用在食物中,是指食物熟透后柔软舒适的口感。广汉粑粑鸭制作技艺的得名,就来自它经过充分加热烹饪后的口感。以当地纯放养的改良四川麻鸭为主要原料,选用纯天然上等卤料,包括八角、三奈、桂皮、香叶、草果、白扣、小徊、丁香等香料烹饪而成,软而不绵,肥而不腻,糯而不粘,唇齿留香。


广汉手工红糖制作技艺

广汉手工红糖制作技艺, 是指选用本地盛产的无农残、药残的优质糖蔗,沿用古法流程,即压榨、过滤、开泡、赶水、摇瓢、打沙等六大工序制作而成,火候是最核心的技艺,全凭匠人的经验把控,再盛入由纯天然竹夹板和木板做的模具中冷却。最终,收获凝结如石、细软化渣、天然醇香、风味独特、清香营养的红糖。


汉州板鸭制作技艺

自古蜀国鱼凫时期起,广汉人便在鸭子河(湔江)养殖家禽,其中鸭子以其鲜嫩肥美的肉质成为当地烹饪美食的首选。为保存多余鸭肉,人们开始用盐腌制晾晒,意外发现腌制后的鸭子风味更佳,汉州板鸭制作技艺由此诞生。

板鸭因晾晒和腌卤过程中使用竹骨绷撑成板状而得名,包括去骨鸭饼、桶鸭、板鸭三类,可保存三至五月,以清蒸食用最佳,亦可煮食,是广汉节日庆典、馈赠亲友的特色美食。



胆南星自然发酵炮制技艺

关于胆南星的炮制工艺历史记载,始载于1117年宋代《圣记总录》:“牛胆汁中煮一复时暴干”。胆南星自然发酵传统炮制技艺,以毒性中药天南星和胆汁为原料,通过发酵制备成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功效的传统曲剂中药饮片。


汉州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汉州剪纸传承人罗焱,长年致力于剪纸的鉴赏、制作、创新和教学,剪纸内容以三星堆文物图案及传统绘画形式为基础,使其更具民间传统工艺特色,被广大群众、爱好者所收藏。


蜀绣

蜀绣以构图优美,针法严谨,色泽厚重,气韵生动为特点,现在有针法十二大类一百二十二种,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汉州蜀绣传承人刘甜甜,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德芝,主要致力于蜀绣技艺的保护,传承与教学。在传承与教学的基础上,演习蜀绣的创新与针法的提升,加强蜀绣与广汉三星堆的结合,推广广汉古蜀文化。


广汉留青竹刻

留青竹刻始于唐代,至明代正德、嘉靖得以全面发展。又称平雕,皮雕等,是中国传统的竹雕艺术之一。留青,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作为雕刻图纹;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故名“留青竹刻”。最具有特色的是“以画入刀”,“一刀笔”,讲究一刀而就,一气呵成,讲究刀与竹面的交融,刀在竹面留下的刀痕如毛笔落于宣纸的“墨分五色”晕染之美。蜀派留青竹刻题材丰富,花鸟、山水、人物、宗教……文人情趣浓厚,以刀代笔,充分表达了文人情怀,是技、艺相结合的最佳形式之一。


广汉非遗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给予了

拥有千年历史文脉的城市别样的活力

截至目前

广汉市现有非遗项目31

其中省级非遗项目3

德阳市级非遗项目15
代表性传承人18

下一步,广汉将采取多项措施深化非遗保护利用,包括扩大县级非遗名录库、提升项目层级,结合节庆打造“非遗+文旅”消费新场景,设计四条非遗旅游线路促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通过建设非遗工坊拓展“非遗+产业”价值链,并强化宣传推广,精选参展扩大影响力,旨在活态传承非遗文化,让文物活起来,非遗潮起来。



广汉非遗,历经时光雕琢
既薪火相传,又与时俱进
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我们一起走进广汉
探索这片土地上
灿烂多彩的非遗瑰宝吧~

图片来源丨市文旅局

编 辑丨徐 

责 编丨王路姣

策 划丨张 欧

监 制丨唐大进

总监制丨文 淼


往期回顾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微新广汉视频号

推荐阅读




省级“双试点”名单公布!广汉入选!

早安广汉

王锐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微新广汉
微新广汉由广汉市委、市政府主办,由广汉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管理。第一时间发布广汉新闻资讯、政务服务、人文广汉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