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媒体评论:每天一节体育课,上了吗?该怎么上?

创业   2024-09-19 15:33   天津  


“今天体育老师身体不舒服,这堂课改成……”在“80后”“90后”乃至“00后”的学习生涯记忆中,这显然是一句无需过多解释的话。长期以来,学生和老师之间似乎也达成了某种共识,课程表上的体育课后面,总会缀上一个标有语数英字样的括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状况、不断推进体育课改,不仅仅体育老师不再“多病”,体育课的频次也不断增加。

就在刚刚开始不久的新学期,全市中小学的学生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课表中有了新变化——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今年4月,市教委印发新修订的《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十条措施》,其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

健康,是每个人一辈子幸福的基础。通过“每天一节体育课”保障孩子们有足够的运动时长,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过从其他城市的经验来看,中小学校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还存在共性问题——一是场地、二是师资。

本市一些中小学,尤其是地处中心城区的传统校,操场小、班级多,运动空间本就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恰逢入学高峰期,活动场地更是捉襟见肘,连每周安排两三节体育课都几乎让操场“满负荷运转”,何况每天一节?而且只要上课就需要老师,陡然增加的体育课课时,无疑会让体育教师在短期出现大量缺口。这些专业人才,一时半会儿从哪里补足?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本市许多中小学都在找资源、想办法,来保证学生每天校内的锻炼时长。比如和平区昆明路小学,为解决场地问题,对校内已有体育场地和空间重新进行使用编排,将走廊、教学楼的“边角料”打造成“微操场”;静海区则通过与天津体育学院合作,采取体育专业大学生进入静海区中小学实习的方式,解决学校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

和平区昆明路小学正在上体育课

为确保这一“新政”落地落实,市教委也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在各中小学和区教育局开展体育课“晒课表”活动。同时,近期还将联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开展专项督查,对达不到体育课开设要求和随意占用体育课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

正所谓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相信,随着各学校的努力和教育监管的“倒逼”,“每天一节体育课”这一美好愿景,能够真正从“课表”落实到“操场”。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保证体育课的课时只是第一步,该怎么上、怎样才能上好,同样值得关注。

比如整体课程安排。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增加体育课时,势必会“挤占”其他文化课程。在原有教学内容不变、课时相对减少的前提下,如何掌握教学节奏,保证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和课堂吸收率?会不会因为体育课时增加了,其他课程课后补习的时间就变多了?

再比如教学内容。此前就有报道提出,现在不少孩子“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主要原因是学校的体育课缺乏趣味性,尤其是一些中学体育课更侧重“应试导向”。在中考、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学校、家长、学生会更倾向于“功利体育”“精准应试”。如果增加的体育课仅仅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考什么、补什么”,学生不仅得不到全面的体育锻炼,更难以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有悖于体育教育的目标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初衷。

“每天一节体育课”,看似不过是每周几节课程的调整,实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在不断探索、完善中,以改革的魄力和创新的精神,就新问题及时给出答案。如此,让体育课“天天见”这项好政策落实到位,让更多青少年拥有强健的体魄和阳光的心态。相信,这也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

文 | 木棉

相关新闻


文明天津
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