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蛇”有关的四字成语
【解释】惊恐的蛇矫捷地窜入草丛中。多用以比喻草书笔势矫健,豪放不羁。
【出处】唐·韦续《书诀墨薮》:“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解释】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
【解释】比喻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出处】梁实秋《聋》:“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使之昂首而舞。”
【解释】指装着虎头,拖着蛇尾,比喻为人诡诈,言行不一。后来引申指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做事先紧后松,有始无终。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解释】打的是草,却惊动了藏在草丛里的蛇,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比喻做事不密,致使对方有了警觉和防范。
【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为好事者口实焉。”
【解释】指人的书法或文笔。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解释】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出处】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解释】牛鬼:牛头的鬼。蛇神:蛇身的神。泛指妖魔鬼怪。形容作品虚幻怪诞。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出处】《李贺集序》:“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解释】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八回:“闺臣听了,把神凝了一凝,只得打起精神,举起笔来,刷、刷、刷如龙蛇飞舞一般,一连写了几句。”
【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处】《太平御览》卷二三引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之至宣家窥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支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
【解释】大蛇曾衔明珠报答救助者,黄雀曾衔白环报恩,后以之为报恩的典故。
【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解释】龙和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絮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
【解释】意思是串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出处】《淮南子·说览冥训》:“譬如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解释】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出处】宋·文莹《玉壶清话》:“贪蛇前行,必忘其尾。”
【解释】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解释】指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出处】明·袁宏道《徐文长传》:“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震东南,介胄之事,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解释】意思是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五回:“ 猴王 拿着棍,赶上前来,拨草寻蛇,那里得些影响。”
【解释】比喻行动隐秘。
【出处】严复《原强续篇》:“于是深怒积怨,退而治兵,蛇入鼠出,不可端倪。”
【解释】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字体飘逸像小鸟飞翔,笔势遒劲连蛇也受惊吓。
【出处】《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解释】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皂帛难分,龙蛇混杂。”
【解释】指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出处】佚名《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解释】指蛇蝎之毒;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
【出处】唐·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诗之一:“暂时上天少问天,蛇头蝎尾谁安著。”
【解释】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利登《野农谣》诗:“行行蛇蚓字相续,野农不识何由读?”
【解释】比喻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出处】元·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第四折:“大唐家,朝冶里龙蛇不辨,禁帏中共猪狗同眠。河洛间图书皆现,日月下清浑不辨。”
【解释】比喻奇诡怪僻。
【出处】清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铁崖先生杨维桢》:“ 张伯雨 序其《乐府》云…… 廉夫又纵横其间,上法 汉 魏 ,而出入于少陵 、二李 之间。所作古乐府辞,隐然有旷世金石声。又时出龙鬼蛇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
【解释】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解释】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解释】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出处】清·陈恭尹《送雪公归耕苍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叹,龙屈蛇伸自终古。”
【解释】比喻处境极险恶 。
【出处】《魏书·彭城王传》:“彦和手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解释】形容胆小谨慎。
【出处】清·新广东武生 《黄萧养回头》:“虽小道亦有可观,但我见贤弟蛇行鼠步,鬼鬼马马,无文无气,不过想你学些正经啫。”
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趣味成语汇总
胆小如鼠 猫鼠同眠 投鼠忌器 首鼠两端
梧鼠五技 鼠窃狗盗 鼠牙雀角 以狸饵鼠
孤雏腐鼠 罗雀掘鼠 城狐社鼠 貊乡鼠攘
目光如鼠 狗头鼠脑 鼠雀之牙 鼠目寸光
投鼠之忌 十鼠同穴 贼眉鼠眼 鸟骇鼠窜
狐凭鼠伏 鼠目獐头 鼠肝虫臂 鼠窜狼奔
牛鬼蛇神 对牛弹琴 汗牛充栋 蹊田夺牛
牛鼎烹鸡 如牛负重 庖丁解牛 蜗行牛步
牛溲马勃 泥牛入海 牛刀小试 牛衣对泣
目无全牛 兔角牛翼 牛毛细雨 吴牛喘月
以羊易牛 牛头马面 牛马襟裾 九牛一毛
一牛九锁 争猫丢牛 牛角之歌 牛高马大
犀牛望月 钻牛角尖 椎牛发冢 童牛角马
犀照牛渚 牛口之下 九牛二虎之力
杀鸡焉用牛刀 风马牛不相及
牛头不对马嘴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虎头蛇尾 虎背熊腰 狼吞虎咽 虎视眈眈
龙争虎斗 如狼似虎 虎头虎脑 调虎离山
狐假虎威 饿虎扑羊 养虎自啮 卧虎藏龙
放虎归山 谈虎色变 虎口拔牙 猛虎出山
虎口余生 暴虎冯河 放虎遗患 如虎添翼
鲁鱼帝虎 狐虎之威 生龙活虎 割肉饲虎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画虎不成反类狗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恶虎不食子
初生牛犊不怕虎
守株待兔 狐兔之悲 兔死狐悲 狡兔三窟
见兔顾犬 兔丝燕麦 兔起鹘落 狐死兔泣
兔死狗烹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鱼跃龙门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生龙活虎
飞龙在天 岁在龙蛇 雕龙画凤 暴腮龙门
蛟龙得水 藏龙卧虎 龙凤呈祥 烹龙炮凤
叶公好龙 马足龙沙 矫若游龙 批逆龙鳞
龙眉凤目 鼎成龙升 龙生九子 文炳雕龙
神龙见首 鳌愤龙愁 鱼龙曼衍 匣里龙吟
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神龙马壮 车水马龙
龙争虎斗 活龙活现 龙吟虎啸 飞龙乘云
凤骨龙姿 龙骧虎步 豪气元龙 笔走龙蛇
骥子龙文 龙腾虎跃 贯斗双龙 成龙配凤
乘龙快婿 蛟龙擘水 人中之龙
麟凤龟龙 望子成龙 生龙活虎
封豨修蛇 虚与委蛇 佛口蛇心 一龙一蛇
杯弓蛇影 握蛇骑虎 蛇蝎心肠 牛鬼蛇神
杯蛇幻影 杯蛇鬼车 蛇头鼠眼 龙屈蛇伸
一蛇两头 岁在龙蛇 行行蛇蚓 蛇欲吞象
龙蛇飞动 拨草寻蛇 灵蛇之珠 蛇蝎为心
毒蛇猛兽 三蛇七鼠 为虺弗摧 为蛇若何
虎头蛇尾 龙蛇混杂 飞鸟惊蛇 惊蛇入草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打蛇打七寸
人心不足蛇吞象 强龙不压地头蛇
马到成功 千军万马 一马当先 龙马精神
老马识途 车水马龙 人困马乏 驷马难追
万马奔腾 金戈铁马 马不停蹄 单枪匹马
天马行空 马首是瞻 招兵买马 驽马十驾
指鹿为马 走马观花 一马平川 马革裹尸
青梅竹马 蛛丝马迹 马齿徒增 塞翁失马
心猿意马 横戈跃马 兵荒马乱 牛头马面
快马加鞭 汗马功劳 鞍马劳顿 信马由缰
马如游龙 悬崖勒马 非驴非马 兵强马壮
马入华山 厉兵秣马 童牛角马 人仰马翻
马空冀北
驱羊战狼 十羊九牧 羊肠九曲 瘦羊博士
羊续悬鱼 亡羊补牢 告朔饩羊 羚羊挂角
爱礼存羊 羊踏菜园 顺手牵羊 羊质虎皮
羝羊触藩 歧路亡羊 羊入虎群 牛羊勿践
亡羊得牛 羊肠小道 饿虎扑羊 争鸡失羊
羊羔美酒 牵羊担酒 羊狠狼贪 亡羊之叹
卖狗悬羊 使羊将狼 买王得羊 饿虎吞羊
素丝羔羊 虎荡羊群
挂羊头卖狗肉 羊毛出在羊身上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杀鸡儆猴 弄鬼掉猴 猿猴取月 猴年马月
亡猿祸木 尖嘴猴腮 轩鹤冠猴 沐猴而冠
穷猿奔林 土龙沐猴 猴头猴脑 猕猴骑土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闻鸡起舞 鸡鸣狗盗 鸡飞狗跳 牛鼎烹鸡
鸡犬升天 鸡飞蛋打 斗鸡走狗 鸡毛蒜皮
陶犬瓦鸡 金鸡独立 山鸡舞镜 瓮里醯鸡
牛刀割鸡 鸡犬桑麻 金鸡消息 鸡犬相闻
鸡犬不宁 味如鸡肋 鸡虫得失 淮南鸡犬
鸡胸龟背 鸡声鹅斗 缚鸡之力 鸡头鱼刺
争鸡失羊 雄鸡夜鸣 鸡犬皆仙 鸡鸣狗吠
鸡蛋里找骨头 手无缚鸡之力
偷鸡不着蚀把米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狗拿耗子 狐朋狗友 狗尾续貂 狗吠非主
狗吠之惊 蝇营狗苟 狗屁不通 飞鹰走狗
人面狗心 狗皮膏药 狗急跳墙 驴鸣狗吠
狗走狐淫 狗逮老鼠 鸡鸣狗吠 行若狗彘
鸡零狗碎 猪卑狗险 获兔烹狗 狗续金貂
狗眼看人 打狗看主 打落水狗 鸡鸣狗盗
狗头鼠脑 狼心狗肺 白云苍狗 狗续侯冠
斗鸡走狗 狗恶酒酸 狗仗人势 鸡飞狗跳
画虎不成反类狗 狗咬吕洞宾
貂不足,狗尾续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猪狗不如 猪突豨勇 猪朋狗友 豚蹄穰田
豕突狼奔 杀猪教子 一龙一猪 猪朋狗友
猪羊变色 牧猪奴戏 肥猪拱门
来源 | 光明少年杂志
青岛市教育局监督电话
85912915
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
举报电话:82823559
举报邮箱:qdssq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