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浓度越高越好? 科学消毒要避免这几个误区

政务   2025-01-18 17:36   重庆  



消毒是阻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冬季气温降低、病毒活跃,是流感高发季节,根据重庆疾控1月健康风险提示,我市流行性感冒发病数正逐步上升,做好室内清洁消毒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如何进行科学消毒呢?


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小编将我们平时容易碰到的消毒误区一一罗列,希望大家跟我一样,做好日常消毒和科学防护,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误区一:湿巾擦拭消毒



市面上的湿巾,一般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普通湿巾、卫生湿巾和消毒湿巾。普通湿巾可以清洁湿润皮肤,但并没有消毒的功能;有些卫生湿巾宣传具有抑菌功能,但这类湿巾虽说能抑制细菌生长,但是距离真正达到消毒水平还远远不够,无法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消毒湿巾因含有有效消毒剂成分,能够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因此能够用于皮肤或者物体表面的消毒。


普通湿巾、卫生湿巾和消毒湿巾如何区分呢?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成分表来对它们进行区分:普通湿巾通常含有水、清洁剂(如表面活性剂)、保湿剂(如甘油)等成分,以实现清洁和防止皮肤干燥的功能。卫生湿巾除了清洁成分外,还含有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成分,如苯扎氯铵,但浓度一般较低,主要起抑菌作用。消毒湿巾则含有高效的消毒成分,例如酒精(乙醇)、次氯酸钠等,并且这些消毒成分的浓度能达到消毒的有效剂量。


然而,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用消毒湿巾进行消毒的,消毒湿巾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对各种硬表面进行消毒。在家庭环境中,可用于擦拭经常接触的物品,如门把手、桌椅、遥控器、马桶座圈、水龙头等,这些地方容易沾染各种细菌和病毒,使用消毒湿巾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数量。对于公共场所,如电梯按钮、公共交通工具的扶手和座椅、健身房器材等使用频率高的设施,消毒湿巾也是一种方便的消毒工具,可以帮助保持环境卫生,抑制病菌传播。另外,在外出旅行时,还可以用于消毒酒店房间内的一些常用物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消毒湿巾一般不适用于人体黏膜(如眼睛、口腔等)消毒,也不能用于对食品消毒。



误区二:免洗手消毒液能够取代洗手



免洗手消毒液因为能快速挥发,用起来方便,所以很受消费者喜欢。但是,它里面含有的杀菌成分,像酒精、氯己定等等,要是长期和皮肤亲密接触,会慢慢地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皮脂膜一旦被破坏,皮肤就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就会变得干燥、脱屑,引发过敏症状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因此,只要条件允许,比如说在家里、办公室这些有流动水设施的地方,还是建议优先使用流动水搭配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认认真真地搓洗双手!


那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洗手呢?主要是以下十种情况:

①饭前便后;

②吃药之前;

③触摸眼、口、鼻前;

④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

⑤打喷嚏或咳嗽后;

⑥做完清洁工作之后;

⑦接触钱币之后;

⑧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

⑨从外面回家后;

⑩触摸过公共物件,如扶手、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




误区三:消毒剂浓度越高越好



很多人觉得只要把消毒剂的浓度使劲提高,消毒效果就会变得更好。然而事实是,浓度太高的消毒剂,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果空气中消毒剂的浓度严重超标,那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会刺激呼吸道黏膜,让喉咙又痛又痒,胸口也闷得慌,如果皮肤老是和高浓度的消毒剂接触,那皮肤屏障功能也很容易受到损伤,干燥得像沙漠,甚至可能冒出一片片恼人的皮疹!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含氯消毒剂、双氧水和碘伏,可这消毒剂浓度可得拿捏准咯,不然效果大打折扣,以酒精和含氯消毒剂为例:用于消毒的酒精一般是70%-75%的乙醇溶液。这个浓度范围的酒精能够渗透到细菌内部,使细菌蛋白质凝固,从而杀死细菌。如果酒精浓度过高,如90%以上,会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一步进入细菌内部,影响消毒效果。


再就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其有效氯含量一般在4%-7%左右。在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时,通常需要稀释,如有效氯含量5%左右的84消毒液,一般需要稀释成100-200mg/L后再用于消毒,通常情况下按照说明书操作即可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消毒误区四:过度消毒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场景里,室外的环境大多数不需要消毒,大自然本身是拥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的!除非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表明存在污染风险,就好比说传染病突然爆发的时候,有患者在某个特定区域停留过,甚至还在那儿呕吐之类的,否则,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地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这些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喷洒消毒。



消毒误区五:直接对人体进行消毒



消毒剂的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刺激性,要是直接用在人体上,那可就糟糕了。眼睛、嘴巴、鼻子这些娇弱的黏膜部位,很可能会被刺激得发红肿痛,搞不好还会引发吸入性肺炎,皮肤也可能出现发炎症状,红红痒痒的让人难受,过敏反应说不定也会来凑凑热闹,给身体添乱。所以,每当进行消毒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让无关人员离得远远的,进行消毒操作的人员,也得把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穿戴得整整齐齐


消毒误区六:室内使用酒精喷洒消毒



室内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封闭,酒精是易燃易爆物品。酒精喷洒之后形成的酒精雾滴,特别容易和空气混合形成可燃的混合气。一旦碰到明火、电火花,瞬间就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而且,酒精挥发得特别快,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很短,根本没办法充分接触病菌来发挥消毒作用,因此酒精只适合用来清洁擦拭小面积的物体表面!


如果不放心家里环境,实在想对室内进行消毒的要怎么办呢?正确的方法是:


01

通风换气: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经常开窗通风,让室内外空气流通,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浓度。最好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02

紫外线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会对人的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可引起皮肤老化、眼睛疼痛、流泪,甚至出现白内障,影响视力。


因此,在使用紫外线灯时,房间内是不能有人的。紫外线消毒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具体可根据紫外线灯的功率和房间大小适当调整。






以上这些,就是关于消毒常见的一个个“大坑”啦!各位小伙伴们都成功避开了吗?在了解了这些常见的消毒误区之后呀,相信在今后的日常生活里,大家都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消毒操作,就像给自己和家人穿上一层坚不可摧的“健康铠甲”,牢牢筑起环境健康的坚固防线!




供稿:公卫所(公卫)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重庆疾控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账号,向公众传播健康知识,发布疾病预防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