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指南》解读

政务   2025-01-22 17:32   重庆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挑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帮助公众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2025年1月10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了《公众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指南》。这份指南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还给出了具体的行动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重要政策


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相继出台了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相关政策。17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部署“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战略任务。13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出十项气候变化健康适应重点行动。这些政策强调减缓与适应并重,将健康适应理念融入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全程,旨在提升全社会的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能力。

基本概念







1.气候变化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长期气候状态显著变化,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






2.减缓和适应

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减缓是指通过能源、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以稳定和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速率。适应是指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采取调整措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防范不利因素,以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






3.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指在特定地区和时间内发生的,天气或气候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的罕见事件,主要包括高温热浪、低温寒潮、台风、洪涝、暴雨、干旱、野火等,其特点是发生概率小、社会影响大。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发生强度更高、影响更广泛趋势。






4.气候变化健康风险

指由于气象因素改变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健康产生各种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例如,频繁发生的高温热浪增加中暑风险,低温寒潮增加冻伤风险,暴雨、洪涝增加意外伤害风险等。






5.气候敏感疾病

指发生、发展和流行特征直接或间接受到天气、气候影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如与高温热浪相关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病媒生物相关的登革热、黑热病等传染性疾病,由雷暴天气诱发的过敏性疾病,洪涝灾害时易发的介水传染病等疾病。






6.气候变化健康适应

推进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将健康融入万策,全社会通过采取主动积极应对措施,降低气候变化健康风险、保障生命安全、促进公众健康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气候变化主要通过极端天气事件和长期气候趋势影响健康。例如,高温热浪可直接引发热疹、热晕厥、热射病等疾病,还会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低温寒潮则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此外,台风、洪涝及其次生灾害可直接造成人员意外伤亡,如溺水、砸伤、触电等,还会引起水源、食物和土壤污染,孳生虫媒,增加介水传染病、食源性疾病和媒介传染病风险。

关注重点人群

气候变化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程度不同,我们需要对以下几类人群进行重点关注:






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敏感人群

这些人群的生理机能较为脆弱,适应能力较弱,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良影响。例如,高温热浪可能导致孕妇中暑,儿童免疫力下降,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慢性疾病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病情容易加重。例如,高温可促发排汗、减少血容量、引起电解质失衡,增加心律失常、低血压等风险;寒冷可刺激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绞痛、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户外作业人群

从事建筑、快递、外卖等行业的人群,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比一般人群具有更高频率、更长时间、更大强度的户外活动,更易受到影响。例如,高温热浪下,户外作业人员容易中暑;低温寒潮时,容易冻伤。


公众具体行动建议







践行低碳生活

建立“绿色、节能、适度、文明”的健康生活理念,从我做起,惠及他人,保护自身,减少碳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贡献力量。例如,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使用节能型家居和办公用品,降低水、电、气的能耗。






掌握防护技能

公众特别是重点人群,应掌握各类极端天气的防护技能。《公众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指南》就高温、低温寒潮、台风、洪涝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给出了具体的健康防护措施建议。例如,在高温预警时调整出行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户外作业时使用防暑降温用品,定时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具体健康防护措施建议详见《公众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指南》。






关注预警信息

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极端天气预警和健康防护建议。例如,热浪预警时,减少户外活动,保持室内通风;寒潮预警时,注意保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通过科学的适应行动,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风险。《公众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指南》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方向和具体措施,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中,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和地球的未来。

附件: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公众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指南》https://www.ndcpa.gov.cn/jbkzzx/c100040/common/content/content_1877633102445662208.html




供稿:公卫所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重庆疾控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账号,向公众传播健康知识,发布疾病预防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