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在大理,世代生活着20余个民族。春看百花,夏吃“一掌雪”,秋品核桃,冬食冻鱼……不同节气到来时的“仪式感”、生活方式,背后折射出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也承载每个大理人浓浓的乡愁,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大理发布”微信公众号设立专栏【24节气·看大理】,将大理的饮食、风景、人文风貌等与诸位共飨,展现大理区域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意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网络正能量。
我们迎来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雪
唐代诗人元稹曾作《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诗中写出了小雪“三候”,即“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
民间谚语提到:“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按照一般情况,小雪节气如果有降雪的话,水分充足,来年也会雨水均匀。
下雪带来的低温,能冻死一些隐藏的病菌和害虫,来年便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
这时候
大理地区也已降温
但对于很多北方孩子来说
仍属温暖
乡间的美食也很多
上霜的柿饼、晒干的鱼……
槭树、枫树的叶片都转红
热烈张扬
湖边的水杉色彩多样
美不胜收
李淮 摄
大理古城的银杏
也渐渐黄了
杨继培 摄(往年照片)
凤羽百年银杏也黄了……
滑动查看更多
马雯 摄
当然,这时候
人们最爱欣赏的
莫过于苍山雪和那月亮了
不少摄影从业者都说
冬天是大理“最出片”的季节
叶东生 摄
小雪到来
海鸥翔集
而人们
也在忙着储备美味
民间俗谚
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之说
在许多人记忆中
冬天的味道
就是从腌菜开始的
它更是舌尖上的乡愁印记
寒冬腊月,在大理,每家或多或少要腌制腊肉、香肠、豆腐等,亲友团聚时,共同分享这些“家”的味道。
鲜红的腌豆腐
裹着饵块、白粥
一口下去麻辣鲜香
非遗“弥渡酸腌菜”
更是一绝
弥渡咸菜种类繁多,主要有酸菜、腌豆腐、酱豆、糟辣子、腌豆豉、腌萝卜干、腌皮萝卜、腌蒜苗等10余种,其中又以酸菜最为常见,也最能代表弥渡咸菜的风味特色。
因在腌制过程中所选用的大青菜水分含量、辅料配比、腌制季节等的不同,弥渡酸腌菜分为水腌菜和扑菜两种。水腌菜一年四季随做随吃,而扑菜制作时间一般在冬季,腌制后可以存放一年以上的时间。
两种腌菜都是选用弥渡特有的粉杆大青菜为材料,胡萝卜、白萝卜为辅料,撒入食盐、辣椒粉、红糖、茴香面等配料,利用土罐(土坛)密封发酵而成。
酸菜洋芋片、酸菜红豆汤、酸菜蚕豆……
这便是大理人的“下饭神器”
宾川人离开家时
都要带点家乡的土特产
其中往往也会有一罐韭菜腌菜
韭菜腌菜的做法跟青菜腌菜的做法大同小异,只是制作时间多半在中秋节前后。那时,开过了韭菜花的老韭菜纤维粗糙,并不好吃,做出的腌菜却很好吃,和臭豆腐一样“闻着臭吃着香”。
用韭菜腌菜煮酸辣鱼、炒肉片肉丝,或与豆米、芋头一起煮做汤,都是美味。
掌握了气候变化、蔬菜生长的规律
在品鉴美食的法则里
这份属于家的风味优先于一切
吃粑粑、烤糍粑
是冬日里一件美事
能补充热量
也是一次对美的实践
月亮粑粑是喜洲的传统美食,不仅用于中秋节赏月,平时祭祖、订婚、乔迁、上梁、开张、过寿,都会蒸制。
作家又凡在小说《月亮街》中这样写道:“这赏月粑粑又圆又大,又叫‘粑粑糕’,用最好的麦面,加进去少许甜米酒(加多了会开裂)发酵一晚上,第二天再蒸。出锅时泡松细软,白白胖胖,共有三层,每一层用陈皮、紫苏、红糖混合在一起的料粉隔开,但总体呈扁平的球状,中间高高隆起,上面用红曲米汤描一朵牡丹花。白底红花,白是象牙白,红是月季红,像一个硕大的月亮。牡丹花开在月亮里,赏心悦目,福气满满。”
糍粑,则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早年做糍粑、做饵块,都是很麻烦的事。在碓中舂细糍粑,再在灶台上揉,要反复蒸,反复舂、揉,双手得承受得住烫。故而,有些人家每年就做一次,很难吃到。
如今,人们家里都用上电炊具,没了大容量蒸饭的锅灶,而糍粑、饵块又都有了机器加工,到菜市场购买十分方便,能天天吃到了。
在大理有的地方,还会用木刻模具制作花纹,印在糍粑上,十分漂亮。上面的祝福语、花鸟图案,通常寓意为团团圆圆、情投意合等意,既美观又大方。如今采用人工和机械加工的方法,制作出来的糍粑大小形状更加规范,也便捷。
入冬后,人们经常聚在一起喝罐罐茶、烤吃糍粑,堂内充满了欢歌笑语。
天冷啦
不妨约上三五好友
围炉夜话,饮酒煮茶
待冬雪落山头
看青竹变琼枝
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
终审:李建奇
点亮在看,推荐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