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培 摄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
大理州心系“三农”之计
党的二十大以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大理州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结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州农业农村改革专项小组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坚持以问题为导向,2022年以来,大理州共实施农业农村改革和试点任务42项,“三农”政策体系趋于完备,体制机制运行更加顺畅。
01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迈出新步伐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重点,巩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全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3.71万亩,占全州耕地总面积的68%,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90%。2024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455.14万亩,总产预计173.5万吨,保持稳中有增。“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量足价稳。
做强传统特色产业。顺应群众对于吃好、吃安全的需求,全州核桃、鲜奶、乳制品产量均居全省第一,核桃外贸出口大幅增长;禽蛋产量居全省第二,肉类、水果产量居全省第三。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倍增计划,全州累计培育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5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分别达11283家、6355个。
完善科技创新驱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自主培育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凤稻”系列5个品类搭载“神舟十五号”进入太空。充分发挥朱有勇、张福锁、朱兆云等院士专家团队力量,建成14个科技小院和1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整合各类科研资源,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02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现新风貌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施大理州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州949个行政村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8.01%,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建成绿美村庄1920个。围绕中国最美乡愁带建设,推进大理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树立经营村庄理念,成功推选出36个“乡愁大理·最美乡村”。
农村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全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4万公里,弥渡县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党建引领“四好农村路”建设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建设。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农村供水保障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显著提升,住房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查解决,教育卫生补短板三年行动深入实施,控辍保学成果有效巩固,农村养老和妇女、儿童、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打造幸福小院护航农村“一老一小”。
乡村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行政村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实现全覆盖,剑川县桑岭村“36元彩礼”等移风易俗做法引领社会新风尚。弥渡县大庄村、云龙县文兴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03
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取得新成效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力抓好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三块地”改革。在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相关工作,让广大农民吃上“定心丸”。
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稳慎推进大理市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大理市、祥云县被列入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目前,祥云县成功入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5宗、608.99亩,成交金额11621.13万元,占全省试点入市总规模的93.85%。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理整州纳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试点,扶持发展一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2023年底,全州农村集体资金39.69亿元,集体资产140.9亿元,集体资源2146.18万亩,2023年实现集体收入4.42亿元。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创新开展“先富带后富、坝区带山区、龙头带农民”帮扶机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7个乡、54个村重点帮扶。全州新型经营主体保持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人口带动全覆盖,“双绑”率达98.5%,弥渡县大荒地村“双绑3582”利益联结模式、宾川县蔡甸村“合作农场”利益联结模式、宾川县必军合作社“二次返利+服务协作”带动模式等“抱团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典型模式在全省推广。
04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激发新动能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要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结对子”帮扶资源助推乡村发展。积极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深入实施苍洱人才“霞光计划”,推进“创业兴乡”行动和“暖心回流”工程。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截至10月末,全州农林水事务支出63.66亿元,增长41%,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21.49%。
畅通金融活水。在全省首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模式,成功落地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开发核桃贷、火腿贷、肉牛贷、奶牛贷等产业贷,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三农”领域,全州涉农贷款余额存量占比46.47%,同比增长9.09%。继续推进政银担合作,全州8个县与省农担公司建立风险补偿金,执行“零担保费率”政策。深入推进“金融支持喜洲特色乡镇”创建,探索金融支持特色乡镇发展创新路径。
终审:李建奇
点亮在看,推荐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