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人心中永远的丰碑!

民生   2024-11-24 14:17   陕西  
白水县光绪三年、民国 18 年遭逢大旱,至今很多老人还常常说起那时的凄惨景象。“彭衙古治旱灾多,粟邑名区粮食少,白水有水无水利,农民生活水平低。” 在往昔岁月里,白水县长期遭受旱灾的肆虐,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农业生产也深陷绝境。

1956 年 12 月,吴瑞明从子洲县调任中共白水县委书记。刚上任不久,白水便接连遭遇灾祸。先是 6 月的雨涝灾害,致使麦子严重受损,百姓只能依靠发芽的坏麦艰难维生,吴瑞明看在眼里,忧在心头。而到了次年秋季,大旱又至,土地干裂,群众播种举步维艰,未来的收成更是毫无希望。

1958 年 2 月,省委组织前往甘肃省东梁渠参观学习。吴瑞明看到那里工程量浩大且多为石头工程,施工难度极高,然而当地群众那高涨的干劲却深深震撼了他。他坚信,只要白水人民齐心协力,也一定能够创造奇迹。在返程途中,他便开始深入思考具体的实施方案,尽管当时对渠线高程还心中没底。

回到白水后,吴瑞明迅速行动起来。他立即召集县委、县人委领导班子会议,将自己的想法和在东梁渠的所见所闻详细地分享给大家。随后,他亲自率领组筹地和技术人员,扛着水准仪,不辞辛劳地从林河谷底开始测量,一直精准地测量到林皋原高程点。

同时,他仔细查阅地图,认真对比县东南乡灌区高程,经过严谨的分析和论证,最终确定白水河水能够引上旱塬。3 月 29 日,县委第十二次会议果断做出决定,开展白水河引水上原工程,由于当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该工程被命名为 “跃进渠”。

1958 年 4 月 16 日,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跃进渠工程正式动工。白水跃进渠,早于河南林县红旗渠22个月动工。吴瑞明亲临渠首,发表了激情澎湃、鼓舞人心的开工动员讲话。在那个经济严重滞后、物资极度匮乏、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年代,白水县委、县政府与广大民众在吴瑞明的坚强引领下,毫不畏惧地迎接重重困难。

民工们采用军事化管理模式,被编为林皋营、大杨营等十五个营。他们的居住环境极为恶劣,只能住在简易土窑洞之中;饮食也非常简单,常常是蒸馍和黑豆糊;劳动工具更是原始粗陋,仅有镢头、铁耙等。在加班夜战的时候,仅靠着马灯、汽灯那微弱的光亮勉强照明。

然而,恶劣的条件并没有磨灭人们的斗志,反而激发了大家的热情。人人都积极响应号召,个个都奋勇争先。赵维中、麻玉柱等一批务实进取的干部,不辞辛劳地奔波在各个施工场地,全力组织协调各项工作;贺德荣默默奉献,任劳任怨,无论严寒酷暑,常年穿梭于河沟之间为民工挑水;杨文爱、苏玉华两位巾帼英雄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发出 “水不上塬不回家”“水不上塬不结婚” 的豪迈誓言,并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坚定的决心,成为工地上令人敬仰的 “铁姑娘”。

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经 25 个月的艰苦卓绝的奋战,1960 年 5 月 1 日,跃进渠工程终于顺利完工,白水河河水首次奔腾上塬。吴瑞明满怀喜悦与自豪,挥笔写下:“跃进渠成水浇田,粮食增产果满园。人民生活有提高,社会主义就是好。” 并亲自为庆功大会剪彩。那一刻,整个白水都沉浸在喜悦与希望之中。

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工程前期筹备不够充分,属于典型的 “三边” 工程,跃进渠仅仅运行了 13 个昼夜,就因土崖坍塌、渠道严重损毁而无法继续运行。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吴瑞明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坚韧与毅力。他与省地领导及相关部门深入探讨,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决定对跃进渠进行技术补课。

1966 年 4 月 16 日,渠道改线工程再次盛大开工。吴瑞明再次挺身而出,带领白水人民踏上了更加艰辛的建设征程。在这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全体人员日夜拼搏,挥洒着汗水与热血。终于,在 1968 年 8 月 1 日,白水河水再度成功引上塬。县委书记吴瑞明在出水口郭家道的万人誓师大会上,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报告,并豪迈地发出进军林皋水库和石堡川友谊水库的动员令。

英勇无畏的白水儿女与澄城儿女迅速响应号召,携手并肩,组成了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他们满怀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向着新的目标奋勇前行。在林皋水库工程建设期间,民工们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挖掘人工天河,精心构筑雄伟的拦河大坝。

从 1967 年后半年动工起,至 1970 年 9 月 30 日,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努力,林皋水库大坝圆满竣工。随后,万名劳动大军马不停蹄地奔赴石堡川友谊水库大坝工程建设现场。在那里,他们又经过三年的不懈奋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友谊水库大坝工程顺利告捷。

在这一系列波澜壮阔、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工程建设历程中,众多勇士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甚至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仅跃进渠林皋水库建设过程中殉难的白水民工就多达 60 余人,若将友谊水库的伤亡人数一并计算在内,牺牲者不下百人。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意外事故频频发生。

1958 年忙罢,尧禾营满义连民工刘正新和高拴劳,在杜康沟东岸半山腰间的工地作业。当时烈日当空,酷热难耐,刘正新一心想着让民工们到工地后能尽快投入工作,于是奋力挥动两齿耙向土崖挖掘。谁料,刚挖两下,几丈高的山崖突然崩塌,刘正新瞬间被埋,高拴劳也被尘流掀下沟。当其他民工心急如焚地赶到将刘正新刨出时,他已血肉模糊,不幸遇难。刘正新此前在大突击 “放卫星” 中刚被评为劳动模范。类似刘正新这样因提前到工地挖土而遭遇不幸的民工还有城关营西河连的刘如孝、林皋营高河连的高明志、邱木营李家卓连的张喜平、西固营文华连的张都喜等。

1959 年 11 月 27 日傍晚,在跃进渠鸭洼工区,雷牙营许家连的民工们正准备收工,此时许家大队党支部书记一行人带着慰问品前来进行元旦慰问。民工们在屈家窝窝附近破洞开明渠,正值数九寒天,民工们为了避寒,背靠高崖等候。突然,高崖 “嗖嗖嗖” 地滑坡,许多民工被埋或受伤。其中,民工许根林、许养珍和年仅 17 岁的许兰英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身亡。许兰英原本家中已计划在阴历年底为她完婚,当天中午她才从家中赶来,没想到下午收工便遭遇如此厄运,命运的无常令人痛心疾首。

1959 年 12 月,城关营西河连的民工转至鸭洼大坝施工。他们居住在白水河南岸煤矿废弃的土窑洞内,打草铺居住,每窑洞住 8 人,窑洞无门,仅用草捆遮挡。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民工们在窑内脚地支起三角火炉取暖。任家山生产队队长段克亭来到工地的第三晚,挡门的草捆被呼啸的西北风刮进窑内的火炉上,瞬间火势熊熊。段克亭在烟火中向外逃生时,被脚地的火炉绊倒烧伤,不幸身亡,民工卜长喜、刘常宾也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离世,这一场悲剧让人们深感痛心与惋惜。

1966 年 5 月的渠道改线工地,北井头基建连在 8 号洞 5 号竖井施工时,青年民工王保成下井作业,因钢绳接头滑脱,不幸坠入井底身亡。王保成年仅 18 岁,出身贫寒却思想进步,早在 1966 年 4 月 3 日工程未开工时便主动来到工地,还将家中所有能用于工程建设的工具都贡献出来。他热爱学习,坚持每日记日记,月月全勤,总是哪里艰苦就奔赴哪里,在打竖井挖隧洞工作中表现卓越。工程处为此召开全体民工大会沉痛悼念王保成同志,并号召全体民工向他学习。像王保成这样因坠井而不幸遇难的还有西固基建连的武俊田、潘新生,林皋基建连的段拴荣、白堡村的王陈仓、新庄村的董天保等。

1967 年 3 月,尧禾基建连在鸭洼工区 8 号隧洞施工时,17 岁的侯三存用架子车往洞里搬运料石,不慎被石头砸破右脚大拇指,伤口因染上水泥而感染破伤风病毒。他起初并未在意,仍坚持运送料石,直至中午浑身发肿,下午被送往县医院抢救,但最终无力回天,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令人扼腕叹息。

在林皋水库大坝建设过程中,也有诸多意外发生。吴家窑青年妇女高瞎样拉着架子车刚从大坝回到土场,立足未稳,一丈多高的土崖瞬间倒塌,将她掩埋,不幸身亡。大学生石国仓在雨后于丁家河村抢修照明线路时,因电线杆倒塌而遇难…… 这些意外事故,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逝,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悲痛,也让整个工程建设蒙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这些牺牲者身份各异,有豆蔻少女、花季青年、风华少妇、黑脊背壮汉。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梦想和期待,但为了白水的水利工程建设,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尽管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永远深深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白水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光辉印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白水人勇往直前。

白水的跃进渠,其建设历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开工不易,修建过程更是困难重重。没有为民谋福祉的雄心胆略、壮志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没有愚公移山、蚂蚁搬泰山的气魄,是万万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当年的县委书记吴瑞明,是他的高瞻远瞩和坚定决心,为工程的启动奠定了基础;不能忘记一直奋战在指挥一线的麻玉柱、潘克智、王禄元等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的修渠英雄和民工,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肩膀,扛起了建设的重任;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之献身的殉难民工,他们用生命铸就了工程的基石。

从 1958 年 4 月至 1971 年 12 月,跃进渠工程历经风雨,几起几落,前后历时 14 年之久。从工程规模来看,虽为中型水利工程,但对于白水人民而言,它却是前所未有的伟大系统工程。它的成功建成,极大地扩充了灌区面积,彻底终结了白水人民长期靠天吃饭的历史,为全县农业生产增收筑牢了坚实根基。

它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水利工程,更是白水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吴瑞明为典型代表的众多人物穷则思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鲜活写照,是傲然屹立于白水大地之上的不朽丰碑,是白水人民凭借顽强意志战天斗地铸就的千秋伟业,是留给后世子孙无比珍贵的精神宝藏。

鸟迹书微白水
【微白水】秉承“公信、公益、便民、利民”的理念,致力于“数字白水,互联白水,智慧白水”的建设。与天南地北白水人一道,共同建设“看得见乡愁”的网上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