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在新西兰长大,华裔移民的孩子快乐吗?痛苦的源头竟多来自于家庭教育……

文摘   2024-06-10 06:59   新西兰  
作为第一代移民,同时也作为一名家长,我们很难真切体会到我们的孩子——1.5或者2代移民,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承受过什么。




图片来源:美剧《初来乍到》


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起Kiwi同学们从小耳熟能详的老故事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茫然地坐在中间不知所措;当学校邀请孩子们的长辈一起参加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看着家人因英文不好而无措的样子,心里充满担忧;当课本上出现早期第一代华人劳工形象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心中的纠结;当家长会时,其他同学家长与老师畅谈孩子表现的时候,而自己父母语言不好只能笑着点头,我们孩子内心的失落。



“夹缝中成长”,这句话用在海外成长的华裔孩子的身上,再合适不过。
当孩子和父母开心地分享最流行的欧美音乐,爹妈却说这些哪有华语歌曲好听;当孩子和家人说想吃同学带到学校的小零食,父母却一脸迷茫:“你说的是什么东西?”;当孩子拿着作业请父母帮忙,得到的却是一句“我也不太懂你学的这些”;当自己因为记不住中文字而困惑的时候,当朗读中文课文发音不准的时候,被父母一句“这么简单你都不会!”打击得自信全无;当和家人述说有些复杂的问题时,难以用中文表达出自己的思路,却换来父母失望的眼神……
不能被周围的人理解,也不能被家人理解。

图片来源:美剧《初来乍到》

华裔父母作为亚裔父母中的一个群体,从不吝惜对子女的付出、牺牲与爱护,但却很难体谅到孩子在文化间隙中成长的辛苦。我们习惯于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子女,以便孩子们的路走得更加平顺,但可能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的人生经验、学习经验可能并不适用于孩子现在的成长环境。面对孩子,父母们可能会责怪孩子学中文不专心、中文表述能力差、动手能力没有本地孩子好……
当孩子长大,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 ,这些亲子矛盾就愈加突出。在华裔家庭,往往要上演“青春期遇到更年期”、“东西方文化冲突“双重家庭大战。
作为在新西兰从事10余年教育的专家,EduExpeerts的CEO Jenny Jin接触过大量华裔家长,也目睹过很多因为家庭教育不当,导致亲子关系不佳,甚至是亲子间冷漠仇视的真实案例。
Jenny 表示:“我们的家长多数是在中国成长大的,华裔家庭的教育也多遵循中式的模式。但是,生长在这里的孩子每天出去上学,他们所交往的同学、所学的知识、所接触的意识形态却是纯西式的,这两种不同文化的撞击让孩子们感到无所适从,因为有些时候,这两种文化意识形态甚至是相反的,这会让孩子感到很迷茫。

图片来源:美剧《初来乍到》

Jenny 举了一个例子:在中国文化中,家长如果训斥孩子,孩子低头听着就是一种尊重家长的表现,也是悔过的表现。这种意识不仅在中国如此,在Jenny接触的韩国家庭中,也是如此,是我们东亚人普遍的认知。可是,在西方文化中,即使孩子小,在家长说话的时候直视对方的眼睛才是表示在认真聆听,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所以有些华人家长看到自己批评孩子的时候 ,孩子还昂着头直接看着自己,下意识就觉得孩子不服自己的管教,而孩子则觉得自己是在认真听父母说话,这就造成了两代人对同一事物的误解。
“我希望更多的华人家长在教导孩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一下孩子和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要扪心自问一下:我这样对孩子是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如果逼着孩子成功的代价是牺牲亲子关系,值得吗?

活动插播

EduExperts将于6月17日晚上7-8点举办免费在线讲座——新西兰华裔家长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让你深入了解成长在海外的“华二代”的心理,更好地和孩子沟通,避免因为文化及代沟造成的亲子问题,助力孩子的成长!


Jenny 曾接触过一个华裔家庭,这家的父母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非常能吃苦也很肯为孩子付出,夫妻俩一心努力赚钱希望孩子可以从新西兰考到美国名校。但是,这家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式教育,认为孩子所做一切都应该以学习为中心,任何有可能打扰到学习的事情都不能做。当他们发现儿子的手机里有和女同学的聊天记录后,就认为孩子是在早恋,粗暴地没收了孩子的手机。
这个男孩最后很争气,确实如父母所愿考入了美国名牌大学。Jenny问他考美国大学的动力是什么,他的回答却让人出乎意料:“我的动力就是可以远离我的父母,越远越好,他们真的是最糟糕的父母!”男孩在去美国求学后,也鲜少和在新西兰的父母联系。到现在,父母两人独守新西兰的家中,却想不通为何为孩子付出这么多,却换来亲子冷漠的结果。

图片来源:美剧《初来乍到》

不仅是文化的差异,我们每一代人的成长也都面临着时代的变革。作为家长,我们总希望用自己的经验,让孩子少走弯路,却忽视了时代变革带来的冲击,不愿意面对一个现实:你的成长经验可能已经不再适用于下一代了。
作为中国父母,我们可能都或多或少听说过那个“当工人最吃香”的年代。我们自己的父母辈有很多就是听从了爷爷那辈人的经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人”这个职业,然而却在90年代的下岗大潮中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挑战。
而我们这代人也有不少人经历过因为父母干涉,选择了他们认为的火爆专业 ,比如各种“管理”类专业,结果一步错,步步错。
现在,我们自己成为了父母,却可能还在重复上一辈父母的错误——用自己有局限的认知给孩子指路,不信任孩子自己的选择。比如,多数新西兰华裔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学医或者当律师,因为这个时代,这两个职业的收入很高。但是,当我们孩子长大的时候,职业会不会有一个巨大的新变革呢?
曾经,每10年可能发生一个时代的变迁。但是,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及AI的发展,可能现在只需要5年甚至3年就完成了。到时候,一些现在还吃香的职业可能已经消失了,最好的职业也未必是医生和律师了。

图片来源:Google

其实,中国家长和kiwi家长的本质其实并没有区别。不管是哪个文化背景下的父母,都是希望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传授给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借助自己认为有用的人生经验,少走弯路,过更好的人生。但是,因为双方的成长环境差别太大了,这就导致中西方父母的人生体验和经验可能完全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完全不同。
虽然我们华裔家长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但孩子们成长在西方文化之中,他们对于在西方国家获得成功的理念,可能比我们更透彻;我们的孩子也成长与这个高速的信息时代,对信息更迭的敏感性上,也可能比我们这些父母更强。所以,为何不尊重一下孩子的感受,聆听一下他们的意见呢?

图片来源:美剧《初来乍到》

作为华裔家长,我们该如何和成长于不同环境的孩子有效沟通?当孩子开始进入叛逆的阶段,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些亲子矛盾,从而不影响家人间的亲密关系,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呢?
专业的问题需要专业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引导,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孩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青春期荷尔蒙的变化对大脑的影响等)、心理变化,才能采取有效的对策。
EduExperts将于6月17日晚上7-8点举办由教育专业Jenny Jin主讲的在线讲座——新西兰华裔家长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让你深入了解成长在海外的“华二代”的心理,更好地和孩子沟通,避免因为文化及代沟造成的亲子问题,助力孩子的成长!

请扫码入群报名

往期热门文章

Eduexperts英才
英才教育总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