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是作家长还是作学生,都特别难!因为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科技变革时期,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父母不用太担心孩子将来的专业,因为职业选择是非常平稳固定的一个状态,几十年了,可能来来去去受欢迎又高薪的职业就是那几个,明确目标去争取就好;以前的学生只管学好老师们布置的课程,而现在的学生可能要反反复复修改自己亲手写的各种作业,唯恐因为那个细节因为像AI语气而被老师怀疑学术不端……在已经定好明确目标的道路上前行是最容易的,而寻找道路和方向的过程则是最艰难的。而这一代父母和孩子正处于这么一个巨变时期。对于Ai将会对未来职业产生哪些巨变,这个话题已经讨论了很久了,却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权威的预测。对于我们新西兰的华人家长来说,不仅要面临时代巨变,还要克服海外文化不同而对本地职业市场的不了解。在克服双重的困难下,帮助孩子在高中选出适合的科目却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这些科目的选择可能会之间关系到孩子将来的大学专业以及职业。那么,在这种技术大变革的时期,应该如何协助孩子选科呢?上了大学后,专业如果不喜欢,有没有办法补救呢?为此我们采访了新西兰著名连锁教育机构的CEO Jenny Jin,她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给出了以下一些实用建议:EduExperts的创始人和CEO Jenny Jin
所谓的“Asian Five”科目,即是在亚裔学生群体圈子最受欢迎的学科——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生物这五门课程。在中国经历过高考的家长,看到这五门学科或许不会陌生,因为这五门课也几乎是中国高考理工类专业必考科目,而理工类专业在多数华人看来薪资和工作前景都要比文科好上很多。中国有句俗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走不怕”,这句话也深入每一个华人家长的意识,因此在多数华人家长的心中,“Asian Five”就传统的五门主科,意味着好的大学专业。在西方,学习这五门科目确实是一个比较安全和稳定的选择,也可以让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拥有更多的选择,并且涵盖了大家认知里“前途”和“钱途”都比较光明的专业,像是STEM专业、医学类等。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学习“Asian Five”,如果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特点,跟风选择,可能最终成绩并不理想。如果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更有可能在未来的任何努力中取得成功。如果学生喜欢自己所学的科目,那在这些科目上的表现也会更好。我们要明确一点:学生的成绩往往比学生具体学了什么科目更重要,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大学入学等情况下,更是如此!这点可能有些华人家长能够感同身受:当年你高考的时候,是否有擅长学文的同学被迫选择了理科,最终高考成绩不理想呢?学习擅长的科目,或许可以上一所更好的大学,也能读自己更感兴趣和擅长的专业,但就是因为没有仔细分析自己的特点,跟风或者被迫选择了理科,结果明明自己付出了更多,结果却不尽人意。所以,当孩子的兴趣与专长明显不在“Asian Five”上,家长不必强求。不过,虽然新西兰可以选择的科目非常多,不像国内那样仅有几门主课可以选,但是我们也建议学生重视“数学”和“英文”(相当于中国科目的“数学”与“语文”),因为无论你将来选择什么专业,这两门的成绩都非常重要,而且一旦放弃,想要靠自己补上来就非常困难了!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我们建议可以选择“Asian Five”中的五科或四科(2/3的科学科目),然后通过语言、经济学、艺术或其他领域添加一些额外的课程。这也会拓宽自己将来在大学专业上的选择面。若干年后哪些职业最难被Ai取代?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一个确定的答案。总的来说,AI目前最不擅长的就是要与人互动的环节,这既包括了日常的沟通和协调,也包括了管理工作。而AI最拿手的就是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Jenny表示:“我希望华裔家长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一些现在看似普通的专业,因为将来可能这些专业比现在的热门专业更加抢手。在Ai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专业因为需要具备人类独有的情感创作而更不易被代替。”
Jenny还用自己的女儿的经历举例:多年前,女儿也曾选择了“Asian Five”,在奥大读了药物学相关专业。但学完第一年后,发现自己完全不喜欢和药打交道,而是喜欢和人互动,最终她转换专业成了一名中学老师,现在在一个知名私校任课,既符合自己的兴趣,薪资待遇也非常不错。
现在看来,Jenny认为当初尊重女儿转专业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那个时代,大家都觉得学药学比当老师更有前途,但现在看来,如果当一名药剂师被Ai代替的可能性更大,药剂师出来后通常去药房工作,现在已经有机器人取代了部分配药工作,将来也许会取代更多的工作。而老师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尤其是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而是需要和孩子们进行真挚的情感交流,这反而是机器人难以胜任的。现在或许有些Ai技术已经在一些成人教学取得了一些进展,有些Ai机器人也可以给孩子讲题了,但是孩子们需要的真实的情感互动,这些只有真人老师才能做到。越是低龄的教育领域,越需要情感投入,也就越难以被完全取代,包括幼师、小学中学老师等职业。”Jenny还表示,华人群体热衷的“医生”这个职业,其稳定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现在临床医学比心理学吃香,虽然临床医生也需要于病人进行情感交流的部分,但部分动手操作或者简单诊断的工作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而心理医生则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病人的情感世界,更深入地交流,所以可能将来被替代的部分反而会更少。在未来,一些基础的理工类职业可能比需要创造性的文科专业更容易被淘汰。虽然我们现在不能断言具体哪些职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更好,但这个大方向还是可以把控的。所以,选科不要再盲目“重理轻文”了!华人家长因为受国内思维模式影响比较大,所以在选择大学的时候,经常把大学够不够知名放在第一位,而把专业放在第二位。这种思维模式其实对孩子报考大学起到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大学是否排名靠前固然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但专业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更关乎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拿纽澳地区来说,很多雇主在招聘的时候会更加侧重应聘者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名牌大学固然是一个加分项,但如果是一个名牌大学的冷门专业可能比一个普通大学的热门专业更难找到好工作。此外,有些大学虽然名气不够大,但却拥有王牌或者创新的专业。比如,奥塔哥大学和怀卡托大学的名气都没有奥大响亮,但奥塔哥有王牌牙医专业,怀卡托大学则计划开展最有发展前景的Ai专业,这些都是他们巨大的优势。学这些王牌专业,出来后可能比奥大的普通专业更有发展前途。如果上了大学后,发现专业不喜欢怎么办呢?是不是必须硬着头皮读下去呢?也不是。虽然纽澳大学在入学的时候会让学生选定专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调换的可能。学生可以申请调换一些近似专业,把一些通用课程的学分转过去,再修一些专业课程。另外,如果想跨学科学习其他专业,纽澳大学通常也提供“双学士”的学习机会,并且,“双学士”已经成为现在大学学生攻读的流行趋势,‘双学士“更加有竞争力,选择职业的范围也更广,发展前景非常不错。选科关系到大学专业,大学专业关乎未来的职业。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墨守成规,多听取一下孩子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未来时代的主人,也是对信息更新最敏感的人群,或许孩子的想法比我们成人的经验更加具有前瞻性。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支持,就是努力帮助孩子拓宽眼界,比如多带他们走入各个大学的校园,亲自感受一下每个学校不同的氛围,或者鼓励他们多查阅各种职业的真实的工作体验是怎样的。毕竟,想象总是和现实有差距,你想象中医生或者律师的工作,可能和实际的出入很大,因此,如果孩子对哪些职业有兴趣,那就多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从事这些职业的职场人,看看是否真的适合。总之,选科和选择大学、选择专业都不容易,在科技巨变的今天,大家要谨慎地综合考虑,而不要盲目依从固有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