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用会烂脸!这个家家都有的万金油,这3种情况下真的不能用

教育   育儿   2024-09-08 15:31   陕西  


很多家长,是真把凡士林当成“万金油”。


图源网络


孩子嘴唇干燥、起皮、甚至皲裂,涂一点就滋润很多;长了湿疹、口水疹、尿布疹,抹一点也能缓解。


甚至很多家长还开发出了凡士林的新用法,鼻子干燥抹鼻腔,烫伤、抓伤、划伤了也能抹。


但实际上,就凡士林本身而言,它并不是“药品”没有治疗湿疹、口水疹、尿布疹等皮肤疾病,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


但为何在涂抹凡士林之后,确实有一些效果呢?其实是因为它的这个特质!


01

凡士林是一个“结界”

里面的出不来,外面的进不去


凡士林,一种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无味油脂,因其优秀的化学惰性和防水性,被应用于药品、化妆品等内容中。


比如下方左侧图片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凡士林”品牌生产的凡士林化妆品;右侧图片为医用凡士林。


图源网络


但不管是药品还是化妆品,凡士林本身并没有杀菌能力和治疗皮肤疾病的功能!


只是因为其锁水性好、不会被吸收,所以涂抹在皮肤上时,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让皮肤水分不易蒸发、散失,从而达到保湿的效果;以及阻挡空气中的细菌和皮肤接触,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


简单来说,就是抹了凡士林以后,皮肤就像是有了“结界”,里面的水分出不来,外面的细菌进不去!


理解了这个前提,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规避掉以下这些错误用法!


02

这些错误用法,

会让情况更严重!


1.烧烫伤后的应急处理


注意!是应急处理,也就是孩子刚被烧烫伤之后,不能直接涂抹凡士林。


因为这时候一涂,伤口封闭住了,孩子患处的热量散发不出来,反而会加深对皮肤深层组织的伤害。


烧烫伤后第一时间,最应该做的是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患处,帮助皮肤表层迅速散热,直到患处的疼痛缓解。


图源网络


等到后面为了修复患处的皮肤屏障,可以适当涂抹凡士林,做好保湿,促进伤口愈合。


2.当做面霜大面积使用


凡士林的保湿逻辑,并不是因为其自身具有滋润皮肤的功能,而是它有着厉害的锁水能力,涂抹之后可以减少皮肤本身水分的散失。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皮肤本身就很滋润,那涂抹凡士林,并不会让孩子的肌肤更水润。反而会因为其油糊糊、黏糊糊的质地,阻塞孩子的毛孔。


只有当孩子的肌肤处在非常干燥、缺水的情况时,涂抹一层凡士林,阻止皮肤继续脱水,从而起到保湿、滋润的效果


图源网络


3.治疗脚气引起的起皮、干裂


这更加不可能了!脚气产生的本质是真菌感染,起皮和干裂也都是真菌作祟。


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以后,真菌被消灭,起皮和干裂会跟着改善。


凡士林又没有杀菌效果,对付不了真菌,就算能暂时缓解起皮干裂,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最后,还有一些小道声音,表示凡士林可以去颈纹、去黑头、长睫毛、治痤疮等,建议都别信!


成千上百块的护肤品都缓解不了,十几块的凡士林难道可以改善吗?


03

用在这些地方,

凡士林效果更好!


说完了错误的使用方法,我们再来看看正确操作。


1.湿疹、口水疹、尿布疹护理


对于患有湿疹的孩子来说,保湿是缓解的关键。而涂抹凡士林刚好可以减少皮肤本身水分的蒸发,从而达到保湿滋润的目的。


可以在孩子刚洗完澡,皮肤干净且湿润的前提下涂抹,这样皮肤表面残留的水分,就能被凡士林隔绝起来,待在里面跑不出去。


图源网络


而口水疹和尿布疹的产生,本质上是水分太多,把孩子的皮肤给“淹了”。


涂抹凡士林,可以把孩子的皮肤和过多的口水、尿液隔绝开,让外面的水分进不来,从而达到缓解的目的。


2.身体局部干燥、皲裂的护理


比如嘴唇起皮干裂、鼻腔干燥出血、手指干燥长倒刺、秋冬四肢局部干燥起皮、掉屑等,都可以适当涂抹凡士林,达到保湿滋润的效果。


以及最好在嘴唇、双手、四肢清洗之后,皮肤表面比较滋润的时候涂抹,保湿效果会更好。


因为凡士林把这些水分锁在了里面,让它们不易蒸发。


图源网络


3.划痕、割伤等小外伤的愈合


凡士林除了能保湿、滋润外,还可以在皮肤涂抹之后形成保护膜,阻挡空气中的细菌,减少伤口感染。


所以轻微的伤口,比如划痕、割伤、擦伤等,都可以在清洁消毒之后,涂抹一层凡士林,维持伤口的湿性愈合,减少感染。


但如果伤口出现红肿、脓性分泌物、持续出血,则要咨询医生,看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比如消毒、缝合、止血等。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皮肤表现,在程度轻微时,可以适量涂抹凡士林保湿。


但如果孩子的皮肤表现比较严重,比如湿疹、尿布疹等面积比较大,则需要咨询医生,遵医嘱护理。


最后,大家还会怎么使用凡士林呢?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出来哦~

儿科医生鲍秀兰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和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乐于普及育儿知识、婴幼儿早教、早产儿早期干预等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