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名城云牵手|南越文王墓&浡泥国王墓:陵墓印证海丝记忆

政务   2024-10-16 20:10   广东  


1000多年前,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越秀地处广州中心,有“千年商都核心”之称,海丝文化底蕴深厚、商贸繁华。广州市入选海丝首批申遗的史迹点共有6处,其中越秀区辖内有5处。


越秀区依托丰富的海丝文化遗产,重磅推出2024海丝文旅周系列活动。即日起,“广州越秀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海丝名城云牵手”策划(第二季),联动全国相关海丝史迹点,充分挖掘海上丝绸之路背后的故事。


位于广州越秀的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光孝寺、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与南京雨花台、青岛琅琊镇、宁波洪塘镇、福州马尾、三亚藤桥镇的5处海丝史迹云牵手


今天,走进位于广州越秀的南越文王墓和位于南京雨花台的浡泥国王墓,了解两座君主陵墓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

广州市越秀区象岗山一次施工

发现了南越文王墓


南越文王墓的问世

向我们揭开了南越国的神秘面纱

对于了解南越国的历史

和当时岭南地区政治经济生活

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而在南京市雨花台区

安德门外石子岗乌龟山南麓

长眠着一位外国国王

这里是浡泥国王墓

是中国现存的两处国外国王墓之一


1958年被考古发现后

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多次维修

成为中国与文莱

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这两座君主陵墓的发现

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

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见证


广州越秀
南越文王墓


南越文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是目前岭南地区已发现的陵墓当中,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为丰富、墓主人身份最高的汉代陵墓。




南越文王墓坐北朝南,凿山而建,墓室构筑在海拔70多米的象岗山腹心深处,由红砂岩砌筑,墓坑采用竖穴与掏洞相结合的做法,凿成“士”字形平面的竖穴,仿照“前堂后寝”的形制由七个墓室构成,前面三个室分别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面四室为主棺室、东西侧室和后藏室。




陵墓内共出土随葬品1000多件,包括金器、银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等,其中丝缕玉衣和“文帝行玺”的金印最为珍贵。


丝缕玉衣


“文帝行玺”金印


同时,南越文王墓出土了一批直接来自海外的遗物,包括原支非洲象牙、产自西亚的乳香、来自波斯的银盒等,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批直接来自海外的舶来品,成为了广州自秦汉开始海外交通贸易的直接物证。


乳香


银盒


此外,一批具有海外文化风格的遗物,如至少在技术上受西方影响的焊珠金花泡和蜻蜓玻璃珠饰等,也反映了两千多年前中西方的科学技术交流。


南京雨花台
浡泥国王墓


浡泥国就是现在的文莱,早在汉代就与中国有交往。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麻那惹加那乃国王亲率一百五十余人访问中国,受到明成祖朱棣的热情款待。


国王在南京游览月余,但不幸染上重病,最终病逝于南京。明成祖遵其“体魄托葬中华”遗嘱,按王礼将其埋葬在南京,于是就有了“浡泥国王墓”。



整个墓园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前临池塘,后为聚宝山,与牛首山双阙遥遥相对,环境幽静。神道自南向北,分列着两两相对的石像,这是明朝亲王的丧葬礼制,体现了墓主人的尊贵身份。



神道尽头是墓碑和圆形墓冢,墓冢上覆盖着苍翠的植被,象征着中国与文莱友好关系的万古长青。



从2003年起,地方政府对浡泥国王墓进行保护性修复。后又进一步扩建,将墓园内建成一处具有浓郁文莱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的文莱风情园。


中国-文莱友谊馆


浡泥国王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遗点”中唯一的外国国王墓,见证了15世纪初中国依托海上丝绸之路所开展的以朝贡贸易为核心的官方交流活动,展现了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









源:“广州越秀发布”往期推文、“广东档案微信公众号、金陵微雨花微信公众号、“南京海丝遗产”微信公众号
编辑、设计:何韵虹
校对:蒋锦彤
责编:刘思铭
编审:詹苹苹

广州越秀发布
发布越秀区政府权威资讯,提供便民服务信息,分享特色文娱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