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林散之83岁高龄所书的巨幅之作,枯笔运用已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

文化   2024-11-12 10:29   中国香港  

|让每个中国人都爱上书法|
▼点击下方关注▼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说文解字》中记载:“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历史上的草书大家有钟繇、张芝、王羲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米芾等人,笔势狂放不羁,行云流水,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


近现代所熟知的草书名家当属于右任和林散之。而林散之更是有“草圣”之称。


中国诗人、书法家、画家

林散之

林散之(1898年11月—1989年12月),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赵朴初、启功等书家称林散之诗、书、画为“当代三绝”,其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  ,被誉为“草圣” ,草书被大家称之为“林体”。代表作有《许瑶诗论怀素草书》、《中日友谊诗》、《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其中《自作诗·论书一首》被书家称之为“枯笔典范”。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


【释文:自攫神奇入画图,居心未肯作凡夫。希贤希圣希今古,无我无人无主奴。一种虚灵求不昧,几番妙相悟真如。浑然天趣留多少,草绿山中认苾刍。】

《自作诗·论书一首》创作于1980年,145×35cm,约 45平方尺,落款林散耳。此时的林散之已是一位八旬老人,能创作出这么大尺幅的佳作,实为来之不易!并且像这幅丈二匹草书,在林散之一生中创作极少。其作品气势宏伟,笔墨超绝,字大神旺,张力无比。沈鹏赞叹:“十分难能可贵。”

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是林散之作品中最具代表作之一,也是尺幅、影响力最大的作品典范,6次出版,多次制成宣传册,又多次被选为林散之书法精品集、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等书籍的封面。



林散之的这幅草书作品最大的亮点就是枯笔,并且将枯笔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一字枯,几字枯,一行枯,通篇枯。字字活力无限,个个灵气十足。



何为是枯笔?

枯笔,是指在笔墨很少的情况下,笔毫以迅疾遒劲的笔势用力磨擦纸面而形成的枯涩苍劲的墨痕,汉代书法大家蔡邕把这种墨痕叫“飞白”。笔迹中的丝丝露白,传说是蔡邕看到役人用扫帚刷墙,从中得到启示,便把这种办法用于书法。



林散之用枯笔写字可以说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书写过程中分为浓墨枯笔和淡墨枯笔,他会根据所写内容的变化,时而用浓墨枯笔,时而又会用淡墨枯笔,穿插着浓墨枯笔和淡墨枯笔混用,给人的感觉就是要达到美轮美奂、变化莫测的效果。


在这幅作品中,林散之便用的是浓墨枯笔。枯润相生,如白烟袅袅,徐徐升起,神旺气足;墨处厚重,白处空灵;粗犷朴野,笔沉痛快,仿佛随手挥毫,却尽显自然。笔意多变,断连相应,令人称绝



且字中飞白表现出一种空灵、若隐若现的境界,蕴含极为丰富。无一不显示出它的神奇,它可以针对不同层面的审美,尽情发挥着自己的创作空间,其结果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升华。



现实中枯笔很难写,只有在极其自然又随意下才能写出,想要写好,更是难上加难。作品正文加落款一共 67个字,除“人”“一”以外,其它 65个字都有枯笔,有的枯笔少,有的枯笔多。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特别是“山”字基本上是全枯。一丝丝,一缕缕,清晰可见。林散之能将枯笔运写自如,可见其书法已经达到“人书具老”的境界!



这幅作品与林散之其他的草书作品中的瘦劲、宽松的行气风格截然不同。其在这里用的是很稠的浓墨,笔画粗壮老辣,线条拙朴厚实,体现了“大字难于密结而无间”的原则。


《自作诗·论书一首》现在是林散之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安放在展厅的显著位置,长年供游人观赏,建议书友们去现场观摹。

E N D -

书法讲坛◎转载发布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书法讲坛
书法讲坛,一个专门讲述书法的专业公众号!每天更新一期免费书法名家教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