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文艺报》第4版刊登了由剧作家、戏剧评论家欧阳逸冰撰写的剧评——《锡剧<英雄儿女>:感心动耳 情自中生》,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锡剧《英雄儿女》:感心动耳 情自中生
作者丨欧阳逸冰
▲锡剧《英雄儿女》剧照
古今,谁人的一声大喝,刊入历史的崖壁,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贮存着其穿透世纪时空的回响,令人荡气回肠?
是代表着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众多壮烈英雄的那位无敌勇士喊出的:“向我开炮!”
这一声怒吼,首先在巴金创作的中篇小说《团圆》中爆出回响;随之,又响彻了舞台和银幕。令人欣喜的是,一向以吴侬软语、婉转清丽、歌舞曼妙著称的锡剧,竟然将这样震天动地、惊心动魄、乾坤扭转的壮烈故事——《英雄儿女》(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裴志勇编剧,林毅、宫晓东导演,季春艳、周东亮主演)成功地搬上了舞台,令人钦敬!
如何将这部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感人故事在锡剧的舞台上重放光彩、再造辉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曹丕《大墙上蒿行》)?这是主创团队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该剧成败的关键。
他们苦心孤诣又睿智聪敏地抓住了要害——“情自中生”。
英雄,不是“作状”可以得出来的,也不是几句“豪言壮语”可以“了事”的,更不是演唱或朗诵概念化文字就能糊弄过去的。必须从生活出发,用饱满的情感提炼出最具戏剧动作性、最具画面感、最具隐喻意义的造型性,塑造出英雄人物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让观众“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这就是李渔在《闲情偶寄》所说,“情自中生,景由外得”。我们先说“情自中生”:
这是锡剧《英雄儿女》的艺术个性。值得研究的是,它是怎样做到的,怎样脱出已有同名影视剧固有的“窠臼”的?编导从戏曲的艺术特殊性出发——“京剧的表演艺术,是高度集中、夸张的;它以表演艺术为中心”(见《梅兰芳文集》)。锡剧同样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这出《英雄儿女》,主创把王成与王芳兄妹的人物戏剧性关系确定为“戏核”,着力于这一对非血缘关系的兄妹心心相连,手足情深之“情”的刻画与挖掘,赋以本剧更具历史深度、更具艺术高度概括能量的戏剧魅力。
试想,地下革命者王东的妻子已经先为革命牺牲了,不久,他本人又遭敌人逮捕,唯一的幼小女儿王芳只能托付给邻居工人王复标了。王芳这个原本普通女孩儿的命运,凝聚着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历史性关联。而王复标的亲生儿子王成一直十分疼爱小妹妹王芳。小时候,每日清晨,王成为妹妹梳辫子,将她打扮得漂漂亮亮;每逢夜晚,他都要唱起《双推磨》,送妹妹进入甜美的梦乡。长大一些,他又不顾年少体弱,去码头当苦力,为妹妹挣得上学的费用。兄妹情深,皆缘于父一辈子一辈,都为时代的波诡云谲,是那历史大潮中的一朵闪动活力的浪花。
然而,这些毕竟都是戏剧人物的前史。戏剧讲求的是概括与集中、细节与象征、具象与画面,必须让这对兄妹的表演,蕴藏着过往与今天的时空厚度。为此,编、导与主演采用了以下三种充满艺术魅力的表演设计——
一、“兄妹相逢在战场”,如何“相逢”?从意外相见,相互呼叫竟达10次之多,声声亮,声声急,声声切,象征着坑道壕沟的三层转台旋转了三圈之久,把此时此刻兄妹二人的急切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几秒钟的表演,十余年的深情。兄妹相见后的热烈相拥,使他们双双倒地,定睛一看,“相对如梦寐”。哥哥竟然说:“是你吗,阿芳?”而妹妹则是:“天天不见天天想,妹妹见哥泪汪汪。”犹如积云在岫、云涛在胸,翻滚沸腾,一时不知从何奔涌……突然,他们竟不约而同地玩起一个儿时最喜欢的游戏,双摇跷跷板!这可真是神来之笔,两位著名演员的表演造型是那样的天真烂漫、妥帖自然,仅用几秒钟,就让观众联想出这对非血缘兄妹儿童时代、少年时代那纯洁、美好、温馨的经历和真挚的情感。周东亮把兄妹之情表演得细腻真切,季春艳则把兄妹之情演绎得生动感人。须知,这并非是“做戏”,而是挖掘这一对英雄儿女灵魂的宝藏——大爱源于大善,大善者才有大勇!正如明末清初戏曲作家黄周星在《制曲枝语》中所说:“则一切语言文字,未有无趣而可以感人者。”又岂止“语言文字”,无声的动作、有意味的肢体造型,皆如是。“趣非独于诗酒花月中见之,凡属有情,如圣贤、豪杰之人,无非趣人;忠、孝、廉、节之事,无非趣事。知此者,可与论曲”(同上)。的确,没有含蕴的细节就没有剧本,没有情趣的细节就没有表演。双摇跷跷板这个细节的选用,不正是如此高明吗?
三、《双推磨》的多次出现,岂止为风味浓郁?锡剧著名小戏《双推磨》在该剧中多次出现,仅仅是为了强化锡剧流行地区的江南风情?显然不是,让我们就其中的四次出现,逐一体味其中的深蕴:第一次出现,是王芳和文工团员们在行军途中,看到朝鲜民众为欢迎志愿军跳起的长鼓舞,不禁想起自己家乡的锡剧《双推磨》。硝烟弥漫的战争境况中,她心中萦绕着家乡人喜爱的戏剧,这是怎样热爱和平的军人,是怎样热爱艺术的民族,是怎样热爱家园的青年?第二次出现,是兄妹二人短暂相逢后的约定。王芳让哥哥再给她梳小辫子,他们好好演一场双推磨,一个演苏小娥,一个演何宜度……那是这对兄妹的手足情深、心心相印。第三次出现,则是王芳与生父王东(首长)茫然相认的肇始。命运的偶然交叉,是骨肉团圆的心灵召唤。这出老百姓喜爱的小戏正是军民心连心的桥梁啊。第四次的出现是最重要的。在此前后,从不同角度、不同个性出发,倾诉着男女主人公真挚深切的思念,演绎出男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共鸣,一直推向全剧的高潮。请看:牺牲后的王成沉郁深情地怀念着,“硝烟掩月晚风轻,望月思乡未了情”;王芳心中,是哥哥生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护,“雨大哥是一把伞,风狂哥是一堵墙”。继而,阴阳相隔的兄妹,由于同时对对方的思念炽烈燃烧而在朦胧中相会,哥哥践行诺言,为妹妹梳小辫子,“小小圆镜映月光,红绳悠悠三尺长”。由此,情之所至,兄妹二人终于酣畅淋漓地表演起不久前约定合演的《双推磨》。歌词洋溢着浓郁的乡情,勾连起美好的记忆:妹唱“一人推磨就像牛车水,二人拉磨就像扯篷船”;哥唱“上爿好像龙吞珠,下爿好像白浪卷”……如此鱼水和谐,情感随之攀上,“十八年晨昏交替日月明,十八年难舍难分兄妹情”。哥哥由尊父敬母及手足之爱,上升为宏志永存:“我就是守护你们最亮的一颗星。”妹妹也从这里有了崭新的发现:亲爱的哥哥是英雄,英雄就在身边,人海茫茫皆寻常,那些憨厚朴实而又英勇无畏的战友,都是保卫世界和平的英雄啊!一曲《英雄赞歌》岂止是歌唱哥哥,更是歌唱保卫祖国的所有英雄儿女呀!
这就是从《双推磨》引发出来的兄妹情深,逐步升华为本剧的主题——歌唱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再说“景由外得”。李渔解释说:“以情乃一人之情……景乃众人之景。”其实,这里的“景”就是构成全剧戏剧情境的要素之一,即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环境。焦菊隐先生说,导演是把戏剧“写”在舞台上的。文学剧本必须有总体架构,戏剧演出必须有舞台呈现(非常具象的)的核心构思。该剧在舞台呈现上,显示了导演宫晓东和舞美设计的大胆创造——选择朝鲜战场常见的高地壕沟为基本依据,将其创作成三层的转台。当剧中的戏剧情节发生激变、人物内心发生波澜的特定时刻,转台层级同时出现“左-右-左”的转动。譬如,王成与王芳兄妹二人在前线相见的那场戏,导演运用这种层级的转动,将他们相互呼叫、相互照面的瞬间,恰当地予以拉伸、扩充,将艰难、危险、残酷的战地环境与两位主人公内心纯洁、热烈、美好的诗意,形成相反相成的二极统一,极大地烘托了人物关系的陡然升温,创造了感人的独特戏剧场面。正如英国的斯泰恩在其《现代戏剧理论与实践》中说的,现代戏剧艺术家们“促进了更富有诗意和更有想象力地在舞台上表现强烈的个人情感,而这又造成了,把生活化为梦境、心理状态、更高的观念来比较象征地加以表现的做法……”锡剧《英雄儿女》正是这样,把剧中人物的时空环境、人物关系与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交融在一起了。这时,舞台上已经没有为说明戏剧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性布景,而是在营造使全剧提升艺术品格的象征性意境了。浪漫、美妙、贴切。
锡剧《英雄儿女》取得了可喜的新成就,值得称赞。最令人珍惜的是,这出戏在编、导、表演等诸方面提供了戏曲表现现代题材的新思路和新实践。
(作者系剧作家、戏剧评论家)
END
来源 | 中国作家网
编辑 | 熊璞 校对 | 侯焱
审核丨周东亮
1、江苏省演艺集团官方微信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
2、集团抖音号:江苏演艺
-在抖音APP中扫描二维码关注-
3、集团快手号:江苏演艺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
4、集团今日头条号:江苏省演艺集团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