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文摘   2024-10-31 14:35   广东  


       一、学院概况
        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山大学医科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它由原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深圳)、临床医学院(深圳)于2017年5月11日调整组建成立,原学院成立于2016年8月,是深圳校区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学院。现有全日制在读学生2350人,其中本科生2064人,研究生286人。已毕业学生1460人,其中本科生1233人,研究生227人。
        目前学院设有一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初步处理临床常见疾病和多发病,必要的医疗预防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信息管理能力,掌握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拥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未来高素质临床医师,或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人才。本专业学制五年,学生完成全部学业课程并且考核合格,达到规定学分要求,符合有关规定者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二、学院现状
        中山大学医学院以国家“新医科”改革为背景,继承中大医科优良传统,坚持临床导向,加强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培养医德高尚、符合新时代需求、岗位胜任力强、具备交叉学科知识、能解决医学前沿问题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一)坚持党建引领。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育融入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党委积极参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有序推进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各党支部以“三走进”(走进基层医院和社康中心、走进高新企业和科研院所、走进街道和社区)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支部建设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认真落实院长、书记“思政第一课”,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扎实开展课程思政,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互融共促。
        (二)建设一流师资。学院积极探索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联合成立了32个教研室和病理学系、脑科学系、海洋医学系、医学人文学系及医学信息学系5个学系,其中基础医学教研室12个,临床医学教研室17个,人文学科教研室3个,并打造一支以临床为导向的优秀师资队伍。基础医学师资超50人,包含3位校级教学名师;临床师资参与课程授课每年超350人。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师资大多数是从国内外一流高校引进的优秀学者。与此同时,拥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包括临床医师担任基础教研室副主任、基础教研室教师在医院集体试讲、各医院统一备课试讲及考核和本科生见习实习一贯制培养等。学院积极倡导“双走进”,即基础医学教师走进临床,临床医学教师走进课堂。
        (三)打造一流平台。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办学条件,学院基础与临床医学教学实验室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现有教学设备7413台套,设备总值超过18063万元,下辖12个功能实验室,分别用于开展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和临床技能培训。学院拥有6个公共技术支撑平台,4个科研中心。此外,学院还拥有医科公共平台(深圳校区)和学院公共仪器平台等先进科研技术支撑平台。

        三、建设进展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学院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构建了“五位一体”学生思政工作体系。近三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推免率和就业率持续提升,各项指标名列前茅。近两年本科生申请入党率超过74%,本科生升学深造率超过 80%,本科生推免率超过30%,稳居全校前三,2023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5.23%;首届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首次执业医考试通过率95%,居全国前列。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多次斩获金奖;学院学生获2023年校运会总分全校第一名,2018级本科生李强同学荣获中山大学2022年大学生年度人物。


2023年校运会总分全校第一

 

学院学生2024年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金奖两项

(二)教学成果收获渐丰

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级教改立项1项、省部级5项,3位教师在全国教学类比赛中获奖。获评深圳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得多项教材主编、副主编项目,包括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教材主编、人卫出版社课程思政案例库主编、教育部“101计划”核心教材副主编、科学出版社“十四五”规划教材副主编、数字课程教材主编等。


        (三)科学研究成绩喜人

        近五年来,学院累计获得科研项目立项超200项。学院教师在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发表科研论文近200篇。与附属七院共同建设联合实验室,积极推动临床导向科学研究。同时,学院主动布局前沿及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与深圳校区医科和工科学院深入合作,积极推动“医工信融合”平台建设。学院副院长田国宝教授获批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2024年10月9日,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在《细胞》(Cell)杂志发表论文,报告了全球范围的180个超群、16万余种的RNA病毒发现,大幅扩展全球RNA病毒的多样性,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2024年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在《细胞》(Cell)杂志发表论文

    (四)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有序开展

        学院联合附属七院获批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单位和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基地。以此为依托,学院与深圳市红十字会密切合作,积极推广急救教育,取得良好效果。2022年5月24日,学院4位本科生在深圳校区成功挽救了1名触电工人生命,被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教授称赞为“教科书式急救”;2023年8月28日,深圳校区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杨中汉教授在生物化学课堂上听课时通过心肺复苏急救术亲手抢救一名心脏骤停学生,学院师生成功施救的新闻相继被央视、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南方都市报、深圳卫视等中央和地方多家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学院学生实施院外急救,成功抢救触电工人

        学院建立人体生命科学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各类参观人群逾1500人次,举办科普活动50场,成为公众了解人体奥秘、提高科学和健康素养的重要科普基地,获得一致好评。

        学院联合深圳市卫健委积极探索“1+医+N”临床技能培训新模式,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医院临床专科师资培训提供平台和优秀师资,承担规范化培训、专科医生训练等各类临床技能培训;研究制定《深圳市医教协同开展临床解剖实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打造临床解剖实训精品课程,助力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师。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开拓对外交流平台。与香港大学医学院(玛丽医院)共同探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赴港选科实习的合作机制;与香港城市大学开展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与校友企业、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开办2024年国际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综合管理能力提升班(香港护士方向),向香港医院、疗养院等机构定向输送人才。

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四、学院未来
        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山大学拥有深圳校区的缘起,学院的建设是整个深圳校区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未来,中山大学医学院坚持“四个面向”,突出临床导向,服务健康中国,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医学院。



中山大学医学院
发布中山大学医学院相关资讯;医学、生物及其相关专业人士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