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健康教育-校园急救项目”顺利结题

文摘   2024-12-18 12:43   广东  




中山大学“健康教育-校园急救项目”顺利结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中山大学医学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联合申报并获批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健康教育—校园急救”项目。项目包括了应急系统及相关设备的捐赠、救护员及导师培训等内容。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向中山大学捐赠了AED除颤仪及一体机外壳等,以支持校园急救设备的配置和急救技能的普及。

项目执行期间,中山大学医学院联合附属第七医院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切实提高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推进该项目工作,中山大学医学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举行了一系列活动,项目活动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山大学医学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承办,支持单位有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教仪(北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及营口巨成教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24年3月16-17日,中山大学医学院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展了急救导师和学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CPR·D(心肺复苏与自动体外除颤)理论讲解、CPR·D实操培训及考核等内容。该培训班共11位师生参加了急救导师培训并考核合格后获得急救导师证书,106位师生参加了急救学员培训并考核合格后获得急救学员证书。培训过程中,学员们不仅学习了心肺复苏的具体流程,还掌握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这些技能对于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因为“黄金救命时间”仅有短短的4-6分钟。掌握这些急救技能,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2024年5月26-27日,中山大学医学院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展校园急救知识和技能展示。设置了校园栈道患者心脏骤停、校园食堂学生气管异物、校园运动场学生骨折等场景,考察学生的应急救援能力。在急救知识和技能展示环节,参与者有机会直观地了解和学习到各种急救技术和操作流程。例如,AED的使用教学让师生们了解到在心脏骤停情况下如何迅速有效地使用AED进行体外除颤,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心肺复苏(CPR)的展示则强调了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正确急救的重要性,教授了如何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如何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关键步骤。上臂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展示则教育师生们如何在遇到此类伤害时,正确地进行初步处理和固定,以减少伤者的疼痛和预防进一步的伤害。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展示教会了参与者如何在呼吸道异物阻塞时进行有效的急救,这对于挽救窒息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最后,运动场骨折急救教学则提供了在运动伤害中常见的骨折情况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这对于校园内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师生们尤为重要。


同时,为了更广泛地传播急救知识,活动还拍摄了5个急救科普视频(AED、心肺复苏、上臂开放性骨折、海姆立克、运动场骨折急救教学)。这些视频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了上述急救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视频的制作采用了生动的动画和实景演示,使得急救知识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通过这些视频,中山大学不仅提升了校园内的急救意识和能力,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宝贵的急救教育资源。


随着“健康教育-校园急救项目”的圆满结题,中山大学医学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扩大急救教育的影响力。未来,两院计划通过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校园急救培训及展示活动,如急救技能交流展示活动、急救知识培训等,不断深化急救教育的实践性研究,从而提升在校师生的应急救护能力。这些活动将涵盖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多个方面,确保师生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通过这些活动,中山大学医学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也希望能够加强院前急救和灾难应急医疗救援的能力,为构建一个健康平安的校园环境提供坚实的保障,真正实现“救”在身边。



- 中山大学医学院 -

排版:余慧萍

撰稿:唐颖、谭红梅

初审:谭红梅

审核:肖逸莹

审核发布:丁小球




中山大学医学院
发布中山大学医学院相关资讯;医学、生物及其相关专业人士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