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十年,上汽大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汽车   2024-12-11 16:41   福建  


总编 | 张克环

编辑 | 张俐

作者 | 汽湃君

来自汽湃(GREATAUTO)的报道


人们总是难以记住第二第三,但总能清晰地记住第一。


你可能忘了自己第二次与异性拥抱是什么感觉,但一定记得住第一次拥抱时的悸动。就像你可能记不住自己坐过的、开过的第二辆车,但是对第一辆车印象深刻一样。


那么,你还记得自己坐过的、开过的第一辆车是什么吗?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只有三个字:“桑塔纳”。



从“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那个时代走来的人们,脑海中总有一个记忆,那就是方正平直的车头、塑料格栅上浮刻出的VW车标以及经典的“上海大众”尾标……


当时光列车疾驰过四十个站台,“上汽大众”的意义,对于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显得格外不同。这四十载的风云激荡中,上汽大众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收获了自己作为首家中国合资车企的一路繁花。



上汽大众的昨天

为中国车市开启一盏霓虹


让我们暂时地把时间调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交的时间节点。


彼时,奔走在国内的小型汽车并不多,除了红旗之外,主要车型就只有北京212和上海牌轿车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朋友们大概也都有这样的印象:在绿树成荫的机关大院里,总会停着几辆墨绿色的212和几辆白色或蓝绿色的上海牌轿车。



在那个全球汽车产业步入繁荣的年代,中国汽车工业仍然可以用“贫瘠”来形容。


改革开放的浪潮来临之后,国家决定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于是在1978年,中国与德国的大众汽车集团就进行了初步接触。经历了多次论证之后,最终在1984年,上海轿车厂与德国大众正式签订了合资合作条例,双方共同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大众合资公司建立,引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款汽车,就是在未来三十多年里火遍大江南北的“桑塔纳”。不过,作为中国第一台合资轿车,桑塔纳的落地之路也颇为曲折。



八十年代的中国,并没有现代化的汽车工业基础。所以上海大众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一批桑塔纳轿车,只能以CKD散件进口组装的方式生产。而在流水线上,上海大众的工人们也只能以手敲的方式进行整车组装。


事实上,在带来桑塔纳的同时,上海大众还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建厂之后,为中国带来西方汽车工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也就是说,上海大众肩负中国现代汽车工业“起动机”的职责。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粗放式生产”后,上海大众为了提升产能和效率,邀请德国大众的专家来到上海指导,并且引入了国际化制造标准和生产设备。通过紧锣密鼓的生产流水线升级,上海大众仅仅用时六年,就将桑塔纳的年产规模提升到了五万辆以上。但此时,上海大众仍然与“7年内,桑塔纳国产化率超过80%”的发展目标有所差距。


那么在建立了现代化生产流程和制造工艺之后,上海大众下一步的计划,就是以桑塔纳为蓝本,在国内建立尽可能完整的汽车配套供应链产业。


在电视剧《繁花》中,上海进贤路120号给观众们留下了印象。


而在现实里,进贤路120号是上海活塞厂的原址。当上海大众决心建立现代化汽车供应链体系后,上海活塞厂与德国科尔本施密特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许可转让合同,引进活塞制造技术购买关键制造专机和测试设备。



从活塞厂起步,进入到九十年代之后的上海大众也建立起一大批零部件供应企业,并且在国内建立了符合德国大众和国际标准的品质标准。至此,中国汽车供应链产业也步入繁荣发展阶段。


可以说,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的上海大众,不仅仅为中国市场带来了一辆辆崭新的桑塔纳轿车,更为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汽车工业带来了崭新的开端。


这家合资车企,打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引入外资、引入全球标准和先进制造体系的先河。从某种角度来说,上海大众的发展史,就是中国汽车产业市场化的发展史。而作为整个行业的拓荒者,上海大众无愧于“行业明灯”之称号。


上汽大众的今天

以千万信任树立行业标杆


时至今日,上汽大众的产销规模早已突破千万级,并且成为了国内首个累计产量突破2800万的乘用车企。40年、2800万,这些数据折射出的,也是上汽大众稳定且繁荣的发展局面。



如今的上汽大众,已经拥有了大众、奥迪、斯柯达三大品牌助阵,并且以年销百万的规模,继续担当起头部合资车企的引领性作用。当然,上汽大众这四十年以来所获得的成就,也绝不仅仅是在市场端取得了斐然成绩。


更重要的是,上汽大众始终在汽车行业里,开创新的局面。如果说在八十年代到零零年代的这段时间里,上汽大众是在引入西方汽车工业的先进技术,助力中国现代化汽车产业茁壮成长;那么在零零年代到二十年代的期间,上汽大众则以自身的进步,为汽车产业贡献了更多的精彩。


从新世纪初的桑塔纳2000项目开始,上汽大众便依托大众汽车在全球的技术优势和设计优势并结合中国本土市场的实际需求,开启了自主自研之路。作为国内首家合资车企,上汽大众也成为了国内第一家自研新车型的合资车企。



当上汽大众拥有了自主自研的传统后,其带来了众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


大众朗逸,就通过对国内家用消费者需求的洞察,打造出大空间车身,为累计500万家庭用户带来优质体验;大众凌渡,则深度观察年轻用户群体,以颜值与性能构建的高价值,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出行伙伴;大众途昂,作为体量超越途锐的大尺寸SUV,深受国内中高端用户青睐,并且走出国门,以Atlas为名在北美市场力压群雄。


事实上,上汽大众还有很多自主自研的车型,例如今天的途观L Pro,不仅仅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了全新体验。更重要的是这款新车开创了上汽大众与中国科技企业大疆车载深度合作的先河,以媲美新势力的智能化表现,助力拥有四十年历史的上汽大众正式步入了智能化时代。



“创新”,是上汽大众在如今最好的总结词。


从自研车型到开发高阶智能技术,上汽大众每一次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毫无疑问,以创新精神作为企业发展基底,上汽大众在未来必定会开启新的局面。


上汽大众的未来

2040年会是什么模样?


上汽大众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从上海轿车厂一步步走来的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延长合资协议。根据协议,上汽大众的合资合营期限将再延长15年至2040年。


合资双方拍板,也直接为上汽大众打开了未来的大门。我们不由得去猜想,当智能化、电动化的时代来临,上汽大众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又将开创出怎样的局面?


时代脉搏不断跳动,上汽大众也始终向前。早在2021年,当ID.4 X、ID.6 X以及ID.3缓缓驶下安亭MEB工厂生产线的时候,上汽大众就拉开了未来的序章。



可以看出,面对汹涌而来的智能化电动时代,上汽大众已经积极地谋划企业转型布局。同时,也以MEB平台打造的三大ID.系列主力车型稳稳地在合资阵营中站住阵脚。在11月份,上汽大众ID.3以超过1.4万辆的新车交付成绩,成为合资品牌中的纯电销量王。


当上汽大众的新能源步伐越来越快时,这家合资车企也开始思考起了一个所有传统车企都必须要斟酌的“哲学问题”——面对未来,是走新能源路线还是保留燃油路线?


发展了四十年的上汽大众早已积累了强大的体系实力,其带来的答案就是“全都要”。


在燃油车领域,上汽大众致力于推动燃油车的环保化、高效化以及智能化。在普及更高效的300TSI动力之后,上汽大众也开启了油电同智的策略。拥有与智电车型相同智能化表现的大众途观L Pro,也成为了目前的当红车型。



基于燃油车的销量支撑,上汽大众也能更加快速地探索新能源领域。


2024年11月,上汽大众在奥迪的基础上,推出全新豪华品牌AUDI,并亮相首款概念车AUDI E。在启动字母标之后,上汽大众将进一步推动高端新能源的转型。


据悉,AUDI首款新车AUDI E由奥迪德国团队设计,同时这款车的核心三电部件与智能化系统来自于上汽大众供应链体系。在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的密切合作中,我们相信全新的AUDI品牌能够为中国用户打造符合需求、具有强劲实力的智能化电动化产品。



当然,上汽大众也展现出了更快的速度。


在2025年,新品牌的首款车型AUDI E将实现量产交付,同时在三年内,上汽大众旗下的AUDI品牌也计划推出三款电动车型,涵盖B级市场和C级市场,快速抢占高端智电阵营高地。


结语:


从第一台桑塔纳以敲敲打打的方式生产出来,再到帕萨特Pro/途观L Pro等车型从干净整洁的智能工厂下线,上汽大众用四十年的时间创下了无数个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


相信有很多朋友对上汽大众这四个字的热爱源自于情怀。但笔者想说的是,当我们走出岁月的情怀、走出过往的记忆,上汽大众始终就是矗立在浪潮之巅的弄潮儿。


现如今,摆在上汽大众眼前的,并不仅仅是过往四十年的荣耀,更是下一个十五年、下一个五十年的机遇。我们也愿意相信,在下一个时代,上汽大众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感动、更多惊喜。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姜磊律师

汽湃
国内汽车内容原创社群MCN平台,创建小程序互动生态,汇聚百城新媒,汇集百态千篇,汇编百家观点,构建原生内容品效传播全体系,服务行车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