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文萃 · 纪实】勐伴镇河边村:大山瑶寨的美丽蝶变

文摘   2024-10-28 17:09   云南  



勐腊县勐伴镇勐伴村河边村民小组,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的偏远村。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和他的团队第一次来到河边村,随后常驻在这里,在勐腊县发起成立公益机构“小云助贫中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河边村深度贫困综合治理实验,彻底改变了河边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走进河边村,绿植青翠、鲜花竞开,太阳能路灯、分类垃圾箱整齐排列,一幢幢风格统一的瑶家建筑掩映在绿树中,行走其间,仿佛游走在画中。谁能想到,如此美丽的小山村,过去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邓林国说:“以前河边村没有硬化路,全部都是泥巴路。”



2015年以前,河边村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甘蔗、砂仁、橡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仅4000元左右,是勐腊县的重点贫困村之一。2015年,长期致力于农村贫困和发展研究的李小云团队来到这里,决心带领村民找到脱贫密码。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表示,得想办法拓展乡村产业的空间,需要把城市的动能带到乡村来,把农民动员起来,把闲置资产盘活,形成新的产业、新的农民,形成三产融合,让农民能够有稳定的且不断增加的收入。



通过调研,李小云了解到河边村80%以上的人口是瑶族,雨林资源丰富,于是创意性地提出“瑶族妈妈的客房”计划,也就是在保留村民房屋原有木质结构的基础上,嵌入一间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功能完善的客房。同时,依托“小云助贫”平台,用大数据为乡村民宿解决客流、模式和收益瓶颈。有了发展方向,当地政府利用易地扶贫搬迁无息贷款政策,全力推进“瑶族妈妈的客房”计划实施。

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民小组村民周志学说:“客人入住到‘瑶族妈妈的客房’,可以和村民同吃同住,可以感受到瑶族的民族风情和乡村气息。”



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民小组村民李云分介绍,有了打扫客房的工作,村民就不用去外面打零工,一年可以收入两三万元。

“瑶族妈妈的客房”建成运营,不仅让河边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收入也大幅增长。如何提升村民参与产业运营管理的主动性?李小云又提出注册成立“西双版纳雨林瑶家专业合作社”,把客房餐厅的运营和合作社的管理移交给村民。据介绍,“瑶族妈妈的客房”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客源,收入70%归农户,30%归村集体。



“小云助贫中心”还选派专业人员对村民进行系统培训和“陪伴式工作”,带领合作社参与管理运营。一批批博士生、硕士生及企业家、建筑师等陆续来到河边村献策献力,形成了“党建+社会组织+合作社+群众”的农民自主经营与管理治理模式。据了解,截至目前,已经建成五十余栋干栏式木房和四栋高端客房,2024年,客房已经给河边村带来了将近70万元的收入。



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成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侯玉峰说,“要建立一套集体和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让农民和集体共富共赢。”



项目自2017年运营以来,累计近500万元的营业收入全部留在了农民口袋里和集体经济账户里。

李小云说:“通过培育一个新的业态和一个复合型的产业,同时建立起一个农民自己管理乡村、自己管理产业的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培养一批年轻人,扎根在乡村。”



近年来,河边村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公益组织的支持下,建设了干净实用的公共厕所、集体猪舍,解决了村内的卫生问题,户户实现了厕所革命,村内还建设了儿童活动中心。河边村先后接待了两次东盟村干部交流活动、东南亚乡村振兴论坛以及众多的国内会议,并且成为了许多教育机构的冬令营、夏令营活动基地。



李小云团队理想中的产业模式,是一个包容的、多元的、可以互相支撑的业态。他们鼓励村民种植芭蕉、冬季作物,养殖蜜蜂、小耳朵猪等,为村里的餐厅、客房提供更丰富的商品,也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的元素。对村民来说,收入是可以叠加的,同时也能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李小云说:“希望能够在现在工作的基础之上,推动农民更好地参与,与市场结合更加紧密,推动农业、农民和乡村现代化,做出新的探索。”



“藏在深山有人识”。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发展是河边村最好的“宣传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河边村也迎来它的美丽蝶变。如今的河边村,村寨面貌焕然一新,致富路子越走越宽,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来源 |西双版纳发布

编审 | 林依依

编辑 | 杨淇

投稿邮箱 | mlxwzzb123@126.com

联系电话 | 0691-8161203

勐腊先锋
勐腊县委组织部对外发布信息的新媒体平台,主要宣传勐腊县党建、干部、人才及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情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