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准确把握世界经贸格局 持续优化对外经济合作

政务   时事   2024-11-07 19:50   北京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我们必须紧跟世界经贸关系新变化,努力打造自主开放、标准更高的新经济。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战略格局深刻变化,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尽管如此,人类社会在发展与安全方面相互依存的本质属性没有改变,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彼此借助的历史大势没有改变,“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没有改变。因此,我们必须紧跟世界经贸关系新变化,努力打造自主开放、标准更高的新经济。

第一,世界经济疲软已成常态,中外经济联系愈加紧密。

近年来,诸多消极因素相互叠加,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总体上弱势发展已成新常态。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关系复杂而紧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世界经济增添了稳定性:中国保持着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中国对外资仍有很大吸引力,中国仍是使用外资最多的最大经济体之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产能转移方兴未艾。中国是世界工厂的格局没有改变,中国工厂在全球的局面开始形成。

这些成绩,有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合国贸发会议《2024世界投资报告》和我国国内的一系列统计数据佐证——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2%,远高于全球约3%的平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超发达国家之和。202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5.936万亿美元,虽同比下降5.0%,但仍有8232亿美元顺差。截至2023年底,投资中国最多的5个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英国,在华投资企业分别是7万家、6.52万家、5.18万家、2.49万家、1.11万家。2023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1.55万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772.9亿美元,增长8.7%,流量居世界前三,全球占比续有提升。截至2023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4.8万家,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7万家。此外,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也显示,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第二,对接更高标准国际规则,大幅提升经济开放水平。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成果显著,但距离更高标准的开放型市场经济总体要求,还有很大空间。鉴于此,我们应在全力引导《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发挥效力的同时,增大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等更高标准的国际协定的力度。

要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大前提下,进一步扩大自主开放。坚持办好中国进出口商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海进口商品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北京)服贸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商品推介会、贸易洽谈会,以新机制新方式提升其质量和水平;主动而有序地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的对外开放度,既要扩大对不发达国家的单边开放,也要有选择地扩大对新兴经济体和较为发达国家的单边开放,如单方面入境免签;坚持不懈地为外资进入我国、外资企业在华运行创造更为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运营环境。

继续推进和大力提升中国与国外合作伙伴的自贸区建设。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圆满结束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国—海合会自贸协定谈判,推动中国与瑞士、韩国、新西兰以及巴基斯坦、塞尔维亚、厄瓜多尔等国已有自贸协定向更高水平迈进;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早日取得实质性突破;积极探索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及上合组织自贸区建设的可行性;积极鼓励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建厂,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操作,打造中外产能合作新格局。

在认真总结国内经贸试验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面向全球的国内自贸区网络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整体水平,研讨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相互联动的新机制;以长效化法治化的新思路新方式,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大开放格局;加速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港建设,让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在我国经济开放总体布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拓展并深化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及融合发展。

建立健全更加完整、合乎国际规则的全国性和地方性对外经贸合作机制与体制,全方位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拓展科技交流合作的路径和渠道。在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探索新贸易方式的同时,建立和完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要在继续加强与现有各类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继续参与现行国际支付体系的前提下,努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探索和试验建立新型多边支付体系的可行性。

努力做好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自主开放,要一以贯之地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决反对国际经贸领域的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和保守主义;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治理体系改革,通过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打破一些西方国家“断链”“脱钩”及“去中国化”图谋,粉碎围堵中国的所谓“小院高墙”;通过完善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使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等新理念新实践,为中国与世界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为全球经济治理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注入新能量。

(作者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


作者:于洪
文字编辑:司晋丽
新媒体编辑:王晶
审核:周佳佳

人民政协报
宣传统战政策,促进政协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