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枫 | ​ ​斜峪关游记(主播:​ 姜水)

文摘   文化   2024-07-19 00:00   陕西  




斜峪关游记

文/赵红枫


主播/姜水





斜峪关离我的故乡很近,我多次去过。有一天,几位远方的朋友约我一起去斜峪关旅游,我爽快地答应了。斜峪关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以及那里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我都熟悉,临时客串他们的导游是够格的。

   


斜峪关即"古斜古",位于眉县城南三十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褒斜栈道连通巴蜀,乃古道要塞,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斜峪关是古代关中连接汉中的交通咽喉,这里原有一座城堡,由于战火不断,城堡被毁。历史上秦朝灭亡,楚汉相争的故事在此广为流传。据说秦灭亡后,张良喜得韩信授地图一张,于是张良携图从斜峪关秘密潜入汉中,投靠刘邞,并为刘邞出谋划第,韬光养晦,运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杀出汉中,逐鹿中原,表现出大智大勇的军事才能。相传诸葛亮率蜀汉大军,也是由斜峪关进人关中的。他驻军的五丈原和斜峪关一衣带水,唇齿相依。




斜峪关还是三国时期的古驿站,蜀军的军需及粮食都存放在那里。公元234年秋,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屯兵五大原,染病身亡。秋风萧萧,夜色茫茫,司马懿闻讯后,大军压境。为了防止军心大乱,蜀军加强戒备,把诸葛亮遗体从五丈原经落星堡沿褒斜栈道秘密运出,到了汉中勉县后才对外发丧。因此,斜峪关是千年栈道上最壮丽的驿站。


斜峪关是一块风水宝地。大唐圣主唐明皇,执政后期,沉迷女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重重,民怨四起,致使安禄山起兵造反。穷途末路时,唐明皇仓惶从斜峪关逃往四川。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明皇离开巴山蜀水,又途径此地返回长安。




斜峪关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商贸繁荣。金秋季节,山民汇集在附近的农贸市场,将摘的桃子、野生毛栗、山核桃、五味子等山货摆摊售卖,货鲜价廉。山中的药材品质优良,有黄芪、大黄、柴胡等珍贵药材。山民编织的鋬笼、背篓、扫帚等农具也很结实耐用。


北宋年间,商贸发达,风翔府尹认为斜峪关创办船坞有得天独厚优势,就让当地能工巧匠,发展造船业。当时年造船能力已达四十余只,繁荣了渭河航运。解放初期,遗址尚存,可窥见当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富丽堂皇。




斜峪关水资源十分丰富,为当地农田灌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清朝乾隆年间,眉坞县令重视农桑,关心人民疾苦。他主持筑堰开渠,引水灌田,农业年年丰收。后来民间称这条渠为梅公渠,流传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利用斜峪关充沛的水资源发电、灌溉,泄洪等,1969年开始修建石头河水库,1982年11月全面竣工,历时十三载,数万名建设者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大坝高114米,长500米,顶宽10米,库容量1、5亿立方米,除了发电,农业灌溉,还为西安、宝鸡两地城市供应生活用水。




几位朋友站在斜峪关水库的大坝上,大坝气势雄伟。南眺,山连着山,峰连着峰,岭连着岭,蜿蜓曲折。近看,辽适的湖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岸堤边绿柳依依,湖面上空白云悠悠。微风吹拂,抚摸着岸边的树木小草。一望无际的湖水,时不时荡起一层层波浪。俯视北面,是石头河。石头河以石为美,河岸边的村庄、田野旁林木葱茏,流水潺潺。河床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像一条巨龙。


斜峪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初审:张瑞敏

审核:屈锟





作者简介】 赵红枫,生于1954年,中共党员,1972年毕业于宝鸡县天王高中,同年参军入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55师侦察连军械员兼文书。1977年退役,曾任钓渭镇东崖村党总支书记,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渭河纯碱厂厂长兼支部书记。先后在《甘肃日报》、《甘肃电台》、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青海日报》、《青海电台》、《宝鸡广播电台》、《西北信息报》等报刊发表数篇文章。    现在新疆塔河油田新磊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供职。炎黄文学社注册签约作家。



主播简介姜水,宝鸡某国企职工。宝鸡市朗诵艺术学会会员,宝鸡文学创作学会会员。喜欢用声音诠释生活。炎黄文学社注册签约主播。


郑重申明: 本文由作者本人提供,并对此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如果还想看到这样的好文章,请扫描二维码,关注"炎黄文学"。

炎黄文学
炎黄文学社是宝鸡市炎黄文化促进会下属的传统文化学习交流平台,受市社科联领导,通过诗歌小说、散文随笔、剧本摄影、书画歌舞、音频视频等文学体裁以原创的形式,用朴实的笔,叙说心中的故事书写心中的梦想宗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做有道德的中国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