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人文學院學生赴清華大學交流學習

文摘   2024-08-15 17:01   中国澳门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學生到北京參與“第二屆清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本科學術交流營”,進行一系列的學術討論和文化參觀等活動,加強了與北京和香港學生在人文學科領域的交流。


三地學生進行交流探討

活動由清華大學主辦,共有66名來自三校的本科生和學者參與,當中包括14名澳大學生。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林大輝、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兼特聘教授徐杰、清華大學日新書院院長王中忱先後在開幕式致辭,表示三地學生應提升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民族自豪感,並發揮地方特色,為民族復興作出貢獻;書院、學院亦需配合,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


徐杰

在主題講座環節,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馬銀琴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與周代的婚姻禮儀》為題,帶領學生以新的視角看待中華傳統經典。徐杰則以《個體語言能力的配置和優化》為題,向學生開啟看待世界的多元視角。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歷史及文化學系教授韓琦亦帶來了《路易十四的贈禮——“國王數學家”來華與康熙時代科學儀器的傳入》講座,分享過去的中西合璧與文化交流。


學生分別就“傳統中國的新闡釋”、“近代中國:思想、文化與歷史”、“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三個主題展開學術交流研討。澳大人文學院院長兼特聘教授徐杰、助理院長李麗青、歷史系特聘教授林少陽亦參與交流,點評及指導三校學生。


徐杰認為,是次交流的意義體現在學生觀察社會的視角與邏輯中,能夠讓學生終生受益。林少陽對理工科學生的獨特視角印象深刻,認為他們未來可期。李麗青指出,活動提供了豐富的體驗和精彩的學術交流,激發學生的無限靈感。


澳大中國語言文學系學生張如鑫表示,活動提供平台讓不同學生的學術觀點得以碰撞,使她看到不同學科的關注點。澳大歷史系學生張凌霄稱,活動使他學到了創新思維與持續研究的方法,學者的評議亦增進了他對人文社科研究的理解。


合照


澳大FAH
澳大FAH
 最新文章